為何而坐

近代腦神經科學的發達,打開了靜坐冥想的神秘面紗,也逐漸褪去宗教的色彩。愈來愈多人學習靜坐冥想,已從以往的自然形式的靜坐冥想,也就是講求平靜祥和的心理狀態,更是來到了講求多樣目標的靜坐冥想。

多樣目標:

  1. 想要體會某種特殊心境或是心靈狀態;
  2. 為了持續地改善個人的健康、促進個性成長,或是增進個人的能力,以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事務。

這樣的多樣目標也間接點出了各種靜坐方法的不同,以及帶來的靜坐效益。

就第一種目標而言,靜坐本身就是目的,學習者大致是順從指導者指示,以體驗導向,積極投入帶來平靜祥和,或某種特殊心境的靜坐裡,期待目標實現。

相較於前面體驗導向,第二種靜坐的目標則是強調靜坐的功能及效益,重視靜坐如何改變個人內在性格,以及增進面對生活的能力。此種「蛻變導向」,將靜坐是為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經由每日規律靜坐習慣,以及逐漸瞭解內在心理架構過程,。而達成在健康、工作、人際關係等方面的成長。此種方法是以漸進而溫和的持續調整的過程,故稱「蛻變導向」。雅肯靜坐即是屬於此種導向的靜坐模式。

無論是想要身心放鬆、恢復精力,或者個人心理成長,都可以從雅肯靜坐法,各取所需,獲得助益!

綜觀時下各種靜坐法,體驗導向似乎要比蛻變導向來得普遍而常見。這麼多種的靜坐法,挑選的原則是以能夠讓自己持續做下去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因為持續下去,才能讓我們實實在在地生活。

來自北歐的雅肯靜坐法,以現代心理學發展為基礎,與宗教無關、無須盤腿、無須排除雜念,簡單易學。有完整的教學體系,與你一起走在成長之路上。五人就可成班開課。

近期將有實體初級課程於三月裡陸續開課:

平日週五下午班: 上課日期3/10、3/17、3/24、3/31、4/7, 每周五14:00-16:30,請點選課程名稱,瀏覽詳細課程及報名資訊。

假日週六下午班: 上課日期 3/11、3/18、4/08、4/15、4/29,每周六14:00-16:30,請點選課程名稱,瀏覽詳細課程及報名資訊。

平日週四晚上班: 上課日期3/16,3/23,3/30,4/6,4/1 ,每周四19:00-21:30,請點選課程名稱,瀏覽詳細課程及報名資訊。

又以上課程時間如尚未有合適者,請點選學習雅肯靜坐法,填寫你想要上課的時間,我們會盡快與你聯絡。 

編撰: 呂春熹 特色圖片: 使君有心 提供者: 陳清文

線上的心靈交會

對自己內心有多接納,對生命開放的窗口就有多大

~ 記2021遠距秋令營

作者: 白嘉玲 特色圖片: 開向世界的窗口 攝影: Romain Pontida (flickr)

疫情,改變了很多人們互動的方式,拜現代科技之賜,雅肯遠在挪威的老師們,在無法橫越大洋親臨現場的限制下,仍可透過網路在線上與我們相遇。

台灣雅肯首度的線上靜坐營,就此展開。

因為是首次,所以在五天四夜靜坐營開始之前,志工們的線上工作會議已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直到所有流程都被詳細討論過,才能較安然的開始。感謝雅肯的志工們總是像鴨子划水般地默默做著該做的事,成就一次又一次的活動與圓滿。

線上的心靈相會 攝影: Joy Lu

此次靜坐營採取全程線上進行,但靜坐地點分成兩組,一組在自己安排的場所,另一組是仍想感受實體課程的夥伴們,在陽明山聖佳蘭修女院。雖然是線上靜坐,但該有的活動一樣都沒少,包括早上的瑜珈、3小時的長時間靜坐、靜坐輔導、散步聊天、夜間座談和聯誼活動一應俱全,甚至還多了臨睡前的自由聊天室,豐富性一如實體靜坐營。

開幕式的晚上,艾老師就以 ”自然心靈活動” 和 ”自我心靈活動” 兩者間的關係切入,幫助學員們了解它們不是分開的,而是要彼此和諧並存。不論當下是舒適輕鬆? 抑或坐立難安? 全都是雅肯靜坐重要的部分。靜坐聲音是提高我們敏感度的一個工具,默念的方式要盡量不干擾當下出現的心思意念或情緒,讓靜坐中的自然心靈活動更自由;而自然心靈活動雖然要自由,但也並非完全不受默念聲音的影響,如何讓兩者彼此接納、和諧共存,是雅肯靜坐看似單純實則幽微深邃的重要歷程。靜坐中不論出現怎樣的內心波動,就帶著這些自然流動的所有,繼續做著該做的事——溫和地默念靜坐聲音。一旦養成這樣的態度,帶到生活裡,就意味著不論生命發生什麼,不管情緒如何高張,我們仍能帶著當下的一切,如實去做該做的事。

生命不會完全照我們期待的腳本發展,總有太多的意外或不如預期,我們對自己內心有多接納,對生命開放的窗口就有多大,雅肯靜坐的影響,會如漣漪般地由內往外擴散,箇中微妙,真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當靜坐中出現 “自然忘我”,也就是被自然心靈活動佔據而忘記要默念靜坐聲音,此時,可能會觸及我們個性較深層的部分,所謂的深層,未必和出現的內容或情緒有關,更可能是碰到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的障礙,而產生坐不住的抗拒感,或者會不自覺的陷入專心默念聲音的態度,當我們意識到這種狀況,最好的應對就是盡量輕鬆溫和的回到靜坐聲音,學習以柔克剛。

靜坐營的長時間靜坐,是學習以柔克剛的好機會,因為時間長,自然心靈活動可能會和靜坐聲音衝撞,而產生強弱之間的彼此競爭,當自然心靈活動較強烈,我們要做的不是抗拒強者,但也不必被它吞噬。而是試著與其並存,練習與之妥協,讓強者自行趨緩,強弱漸趨和諧。這需要時間,所以靜坐營或雅肯學會的長時間靜坐是很值得參與的經驗。從靜坐中的練習進而延伸到生活,漸漸的,我們也能跟自己個性中較強和較弱的部分妥協,釋放彼此競爭的張力,讓心理騰出更多空間去發揮潛力,創造更積極的生活與人際關係。

蚌殼中的珍珠

長時間靜坐後的團體輔導,透過言語呈現靜坐中的體驗或問題。有時候這是一種挑戰,考驗我們有多接納真實的自己,也考驗自己究竟有多信任別人。坦露自我猶如蚌殼打開自己的殼,展現脆弱的內在是有風險的,任何一粒細沙都會讓自己痛徹心扉,一旦太痛就會緊閉雙殼。但有時候,冒險也會帶來極大的成果,言語的表達或許有其限制,或許會因美化而略失真實,但透過輔導老師的回應,心領神會之餘,會對自己有更多的看見,如果夠誠實,也會更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缺憾,帶著這樣的自己繼續走未來的路。別忘了,蚌殼中粗糙的沙子,在歲月的累積中會變成珍珠。

蚌殼中粗糙的沙子,在歲月的累積中會變成珍珠 攝影: Dianne (flickr)

客製化的座談

靜坐營的夜間座談,是汲取雅肯精華的重要時刻,賀倫博士總是能針對學員們的各式提問侃侃而談,從靜坐中出現的顏色、靜坐中如何面對環境的干擾,靜坐對年輕人的幫助到權威議題的探討,以及自覺靜坐失敗的感受等等。賀倫彙整了大家在靜坐中的狀況,集結成座談的內容,這種量身打造的 ”客製化” 座談,跟一般純理論的講述很不同,因為整個內容都緊扣著我們的親身經驗,例如當我們自覺靜坐失敗,背後可能有期待靜坐成功的念頭,一旦沒如預期就有挫敗感。也有可能是生命議題中 ”自覺失敗” 的感覺藉此浮現,可能會有較強烈的情緒和眼淚。我們可以試著讓靜坐聲音與這些感覺並存,並放掉預設的期待,把失敗感視為一般來來去去的自然心靈活動,不必強化它,即使內在有聲音說:「你不會成功的」,也請不要聽從它,只要你不相信這種後設思想,它就無法影響你,你感覺失敗並不等於你真的失敗。靜坐中出現的任何想法或情緒都沒有好與壞之分,是我們的思維讓它們成為好的或不好的,當心理結構改變,我們看待人事物的態度也會隨之不同。

滴水穿石

雅肯經由靜坐歷程中來來去去的自然心靈活動消化殘餘,也透過靜坐輔導中的言語消化殘餘,此外,還有靜心瑜珈消化身體的殘餘,它對全人的幫助是在漸進隱微的過程中緩慢進行,只要願意每天規律的靜坐,或許在某個你不經意的片刻,會感受到這滴水穿石的巨大力量。不論是年輕人對生命目標的追求,或是中老年對人生的接納,在雅肯,相信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幫助。

賀倫博士提及 :「雅肯改變我們生命的,不是哲學或心理學的討論,而是我們靜坐中 ”做” 什麼。」思想和信念本身不會帶來改變,重要的是內心做什麼,才是改變的核心。

放眼世界,熙攘人潮中,願意用靜坐成長的人不多;而在眾多靜坐門派中,願意用雅肯靜坐的人更少,幸運如你我,能結識於雅肯,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機緣,願我們在靜坐中看見更多的自己和別人,用更真實的面貌走下去。

已是雅肯靜坐者嗎? 歡迎參加即將於5/13周五下班後開始的週末營,週末每天三小時的長時間靜坐及之後的分組輔導、walk and talk,靜心瑜伽、團體靜坐、夜間座談、聯誼活動,樣樣俱全,透過量子間的互動撞擊,即使是線上,依然產生彼此身心連結,帶來力量。詳細課程資訊,請點選雅肯週末營2022.5.13~5.15

或者這個夏天來北歐參加為期一週的夏令營(附有初級課程)。

還沒學過靜坐冥想嗎? 請點選學習雅肯靜坐法,填寫你想要上課的時間,我們會盡快與你聯絡。 

作者: 白嘉玲

現在就是時機!

~此時不"坐",更待何時

寫出”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的以色列歷史學者哈拉瑞,在他第三本書”21世紀的21堂課”裡的最後一堂課– 冥想,提醒我們,了解心靈的重要。再次重讀本書時,腦海響起方才社群傳來的視頻裡,普丁說著”我不會是歷史的罪人,我是在創造歷史”,也冒出哈拉瑞在近期”經濟學人”說的: 普丁如果開戰,歐洲從此走入另一條路…。

到底歐洲會走向的那條路是怎樣的路? 或者不只是我腳下的歐洲,而是全世界會走向哪條路? 是人類交相攻嗎? 物質終於領先心靈了嗎?

心靈 攝影: NASA Hubble Space Telescope

記得讀完哈拉瑞第二本書時,看到他在書的最終頁提出了這個大哉問: 智能與意識,究竟哪一項才更有價值?

哈拉瑞是個歷史學家,但他從學術研究找不到對整個世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或者說,讓人充滿煩惱的答案,直到他在2000年學習了靜坐。靜坐讓他體悟到他與世界的關聯,是透過身體的。也就是說,當外界事物想得卻得不到,心靈的反應就是產生痛苦。痛苦並非外界世界的客觀狀況,而是自己心理反應。唯有在靜坐時,讓人們可以體察到真實,提升意識,而逐漸不再產生痛苦。

以目前科學的發展尚不足以讓我們直接觀察心靈,然而人類從很古早時,就找到方法,那就是靜坐冥想。拋開頭腦的認知,直接從自己的心靈體驗,找到真實的狀況。從這樣的方法,找到自己心靈的運作模式,了解自己的心靈,並且提升心靈的意識,看透人類在敘說(無論是個人或全體的)歷史時,有哪些是虛構的故事。

2022北台灣困惑的天空 攝影: 陳清文

哈拉瑞認為由於演算法運用的發達(人工智慧),要迷惑人群也變得更容易(例如近日俄國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我們就被一大堆各種對立訊息所淹沒)。演算法可以用來實現於日常生活的方式,已經多到你我無法想像,其影響人類生活的範圍幾乎無所不包。不久的將來,無論是在重要議題,如健康、婚姻、職業生涯的選擇,甚至日常生活微不足奇的找個好餐廳或選個好禮物,簡單來說,從生到死,在很多專家學者以為,人工智慧都可作出比我們自己所作”更佳”的選擇。

未來的幾年或幾十年內演算法可能將會成為人類決定我們是誰,該知道關於自己的哪些事的主要工具。也就是說,人類想要觀察到真正的自己的機會更渺茫了。現在開始學習靜坐,或許還有機會。

靜坐冥想的方法很多,找到能讓自己持續做下去的方法是最重要的。雅肯靜坐法以現代心理學發展為基礎,與宗教無關、無須盤腿、無須排除雜念,簡單易學,五人就可成班開課。想學雅肯靜坐嗎? 請點選學習雅肯靜坐法,填寫你想要上課的時間,我們會盡快與你聯絡。 

作者: 呂春熹 特色圖片: 心靈 攝影: NASA Hubble Space Telescope

靜坐者Veronika 遇見後設思想

Veronika 是位挪威雅肯靜坐者,住在卑爾根。於 2012 年學習雅肯靜坐法,目前的她經過教學訓練,自 2021 年起成為靜坐老師,是雅肯眾多志願性工作者之一。她是挪威年輕作家,也同時是環境治療師。環境治療師係為需要被治療或照護的人們規劃日常生活,促進他們掌握日常生活的能力。遇見後設思想兩首,是她參加三週加深靜坐營後寫下的。

遇見後設思想兩首

 by Veronika Erstad

~遇見後設思想之一
~遇見後設思想之二

想學雅肯靜坐嗎? 雅肯靜坐法以現代心理學發展為基礎,與宗教無關、無須盤腿、無須排除雜念,簡單易學,五人就可成班開課。請點選學習雅肯靜坐法,填寫你想要上課的時間,我們會盡快與你聯絡。 

已是雅肯靜坐者嗎? 歡迎參加近期週末營預訂於5/13-15,更多詳細課程資訊,還請稍等,或與雅肯學會聯絡(02-23623447),或者夏天來北歐參加為期一週的夏令營(附有初級課程)。

作者: Veronika Erstad 翻譯及編輯: 呂春熹 特色圖片: 遇見 攝影: 陳清文

凹與凸

雅肯靜坐法的效用在於日常的靜坐,然而長時間靜坐能促進靜坐法的熟練,使日常靜坐感到跳級式的進步,並加強靜坐效果。因此每年雅肯位於挪威及瑞典的靜坐中心,有著靜坐時間從3小時以上,至50小時不等的夏令營、深度營及加深營。長長的靜坐時間裡,遇上後設思想的機會比較多。

雅肯靜坐者都蠻清楚什麼是後設思想。後設思想是靜坐過程裡出現的判斷,例如: “我總是做得不夠好”、”這靜坐真是令人喪氣!”等等的自我對話。故而,我們需要能覺察這後設思想,無論是靜坐裡或生活中,了解它們只是反映出個人潛意識裡是怎麼看待自己,也就是所謂的”自我的意象”。尤其是在我們對自己做某件事情不順利,或對自己表現不滿時,這個自我意象很容易悄悄地出現,從背後批判自己,讓我們陷入不自覺的低自我意象。

然而從生活中實際經驗裡,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地粉飾過往的歷史,或避免去想那些曾讓我們難堪、挫折或失敗的事件,盡量讓自我感覺良好。這種高自我意象,通常是不自覺地為了補償低自我意象而出現。這樣的心理過程,通常是在潛意識裡發生。但其實,這也是生存的本能,為了保護自己,否則老是記得這些令人不自在或不愉快的事情,我們的日子就很難過下去。

圖一: 凹的自我意象

問題是,如果我們無法敏銳覺察這種心理過程,在生活中常常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就會在遇上挫折時,很快就陷入對自我的不滿,但自己不清楚為何老是如此高高低低的? 造就了所謂”凹”的自我意象(如圖一),這樣的自我意象是失衡的。

持續規律的靜坐練習,可以培養我們內省的敏感度,靜坐裡後設思想出現時,就有能力覺察到它們,了解它們不是全部的真實,並且以較能接納的態度,面對它們。逐漸地,這樣的心靈態度能反映到實際生活中,能與過去不滿的自我部分,逐一和解接納,也能更接近真實的自己,無須以高自我意象來補償低自我,原本凹的自我意象調整為凸的(如圖二),從而生活裡也更平衡踏實。

圖二: 凸的自我意象

靜坐冥想的方法很多,找到能讓自己持續做下去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挪威發展出來的雅肯靜坐法以現代心理學發展為基礎,與宗教無關、無須盤腿、無須排除雜念,簡單易學,五人就可成班開課。

最近實體初級課程將於10/7起陸續有不同日期的平日班及假日班開課:

平日週五上午班: 上課日期10/7, 10/14, 10/21, 10/28, 11/4 每周五9:30-12:00,請點選課程名稱,瀏覽詳細課程及報名資訊。

平日週四晚上班: 上課日期11/24、12/1、12/8、12/15、12/22,每周四19:00-21:30,請點選課程名稱,瀏覽詳細課程及報名資訊。

假日週六下午班: 上課日期 10/22, 10/29, 11/5, 11/26, 12/3,每周六14:00-16:30,請點選課程名稱,瀏覽詳細課程及報名資訊。

又以上課程時間如尚未有合適者,請點選學習雅肯靜坐法,填寫你想要上課的時間,我們會盡快與你聯絡。 

作者: 呂春熹 特色圖片: 多姿麝鳳蝶 攝影: 陳清文

賀倫博士的輔導座談

雅肯靜坐創立人賀倫博士即將於今(2021)年3月20日星期六,以視訊方式與全球雅肯靜坐者探討靜坐方法與過程。

賀倫博士好多年來,都會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的雅肯之家,與北歐的靜坐者探討靜坐方法與過程。這樣的輔導座談每年會在於春、秋天時擇時舉辦。自從去年全球發生疫情後,此輔導座談改成視訊方式,發現效果很好,也因此對全球的雅肯靜坐者開放。賀倫博士的探討功力,是所有參加過長時間靜坐的人所推崇的,因此能以視訊方式分享,這倒是新冠病毒為在北歐以外的我們所帶來的難得好處。

座談裡的問與答時間,前段主要是給近幾年初學雅肯靜坐者發問,後段則會全面開放,包括有多年經驗的靜坐者也可發問。

參加輔導座談可以探索並擴展我們對靜坐的了解,進一步促進靜坐技巧。座談中你可以依據個人靜坐體驗來發問,也可以從座談的探討裡得到對自己靜坐方式的啟發與改進。

輔導座談的主要目標在於促進雅肯靜坐的效益。無論是對話、分享自己經驗,將靜坐過程裡似乎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的部分試著說出來,或者聽著他人的靜坐體驗與探討,對我們學習在靜坐裡如何用輕鬆心靈態度默念靜坐聲音,都有很大的助益,讓我們突破靜坐技巧上的挑戰。

輔導座談定於3月20日週六台灣時間晚間10點。此視訊講座不收費但歡迎贊助,是對全世界學過雅肯靜坐者開放。全程約1小時又15分鐘。

視訊座談參加方式: 請點選國際雅肯視訊講座連結後,訂閱國際雅肯電子訊息(subscribe to eNews)即可。

又座談係以英文進行,如因語言限制,台灣雅肯靜坐學會可以另外安排中文群組,一邊收看英文視訊,另一邊收聽中文重點翻譯,以及事後簡短的分享與討論。有興趣者,可以點選以下方式與雅肯聯絡:  雅肯官網LINE臉書

訊息編輯: 呂春熹  特色圖片: 賀倫博士 國際雅肯提供

如果你還沒學過雅肯靜坐,2021年春天的雅肯靜坐初級班即將開課,請把握機會,歡迎報名。請點選下列班別,即可瀏覽各班詳細課程資訊或報名:

緊跟不放的影子- 羞愧感

羞愧感跟自我有關,偏偏一般人對兩者的連結較無自覺,甚至可能會以其他感覺或反應,投射到別人身上。例如,故意輕忽他人、突然有暴怒感,或容易責怪他人或愛批評。

這種深層心理結構塑造在我們身心由來已久,靜坐過程裡出現的後設思想提供了我們最佳的途徑去察覺這個容易偽裝的自我感,並發現它像個緊跟不放的影子,對生命帶來限制與扭曲。

國際雅肯將針對此主題於10月3日週六台灣時間晚上10點舉辦視訊講座,與大家探討下列問題:

  • 靜坐能讓我們抓出這個緊跟著我們的背影嗎? 
  • 僅僅了解羞愧感卻難於擺脫它,對我們有幫助嗎?
  • 羞愧感可能代代遺傳嗎?
  • 羞愧感,除了自我意象,在社會上,例如大選時的辯論,或者種族歧視議題,其實也無所不在,如此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 如何在不同的生命階段裡,與羞愧感相處呢?

講座簡介

顏悟樂(Ole Gjems-Onstad) 挪威BI商學院財經法律教授,著名的社會評論家。也是國際雅肯靜坐學會會長,雅肯高級靜坐老師群(Initiator)之一。

哈美德(Merete Hetland) 生於1961. 哥本哈根國家醫院風濕病學顧問,哥本哈根大學風濕病學臨床外科教授,也是雅肯高級靜坐老師群(initiators)之一。

此視訊講座不收費,是對全世界所有人公開,講後也提供問與答時間,歡迎邀請親朋好友一起來聽講!

視訊講座參加方式: 請點選國際雅肯活動連結後,訂閱國際雅肯電子訊息(subscribe to eNews)即可。

國際雅肯靜坐學會旨在推廣靜坐,所謂雅肯靜坐法,無涉宗教,無須盤腿、不須放空,是基於心理學,簡單易學。有興趣者,可以點選以下方式與雅肯聯絡: 雅肯官網LINE臉書

訊息編輯: 呂春熹

你人生的舞台由誰導演

常聽得人家說,"我"是自己人生舞台的主角。但似乎人生裡重要的決定卻時常不在自己掌握中。不要說身旁重要關係人,就連自己都會無意識中,被來自深層心理結構帶來的波動所影響。

如果我們逃避探索自己深層心理結構的機會,讓它埋藏在無意識裡,時不時刺一下這裡,戳一下那裡,讓自己搞不清楚自己何以出現不舒服不自在的感覺,任由自己- 說一輩子太過,但可能在人生關鍵時刻,迷迷糊糊地過了。

Christopher Grøndahl是挪威小說家及劇作家,所寫電影Nokas得過The Norweg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in Haugesund(相當台灣金馬獎) 最佳原創劇本獎。他也是雅肯高級靜坐老師,定於8月29日週六台灣時間晚間10點主持視訊講座(webinar),從電影到真實人生,與我們一起探討"如何重寫人生劇本"。

此視訊講座不收費,是對全世界所有人公開,講後也提供問與答時間,歡迎邀請親朋好友一起來聽講!

視訊講座參加方式: 請點選國際雅肯活動連結後,訂閱國際雅肯電子訊息(subscribe to eNews)即可。

又講座係以英文進行,如因語言限制,台灣雅肯靜坐學會於當晚辦理聚會收看講座,並有中文重點分享及討論。有興趣者,可以點選以下方式與雅肯聯絡: 雅肯官網LINE臉書

訊息編輯: 呂春熹

特色圖片: 台灣鳳蝶 攝影者: 陳清文

靜心瑜伽的效果

放鬆,健康,穩定、自由

紐約一位甚受歡迎的瑜伽教練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美國人想到練習瑜伽時,大都是朝著讓保持身材或強健體格著想,然而瑜伽能帶來的其實不只是身材而已,真正的瑜伽是一種讓身心保持平衡,增進自我覺察力與幸福感的法門。”

靜心瑜伽來自印度古老的瑜伽傳統,除了鬆沉緩慢的體位練習,可以快速達到放鬆效果,更是著重於啟發瑜伽學習者,能自我發展出內部感知,覺察自己身體的能力,增強敏感度,不但能避免傷害,也因此開啟了個人進入靜心的自我探索之旅。

故可知靜心瑜伽的效果有以下:

放鬆

Herbert Benson在1975有關如何達到放鬆的經典之作- 鬆弛反應,強調以不強迫、不勉強的方式,最能達到放鬆效果。靜心瑜伽的最高指導原則,即是以不強迫、不勉強的方式,啟動自發性的刺激而達到深沉的靜心。這種效果在持續的瑜伽伸展過程裡會逐漸增進,而且在完成整個瑜伽流程後,更為顯著。

健康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心理學者Norman Farb,專攻情緒與內部感知,在相關論文提到,雖然有些快速瑜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鬆沉緩慢且具有覺察的瑜伽練習可以產生“內部感知”,或者感覺到你身體的能力,而能基於更深刻的自我敏感度做出有益且避免傷害的瑜伽練習。

穩定

德國的一位著名的整合醫學研究者Holger Cramer認為,瑜伽,尤其是具有靜心特質的瑜伽,可以顯著緩解抑鬱症的症狀,以下是他的一項研究中特別談到靜心瑜伽對抑鬱症的益處:            

  • 改善神經系統功能
  • 減少壓力荷爾蒙
  • 激活注意力網絡
  • 減少情緒反應
  • 減少讓功能失調的思想
  • 增強積極的心理特徵

自由

以上快速的放鬆在一次的瑜伽即可初嘗效果,逐漸當我們有規律地做靜心瑜伽後,其他效果亦能顯現,身心得到協調一致,逐漸我們可以發覺更敏銳的感受、人際關係或待人處事更具有彈性,看待人生的寬廣度加大,更能因此展開對自我的探索之旅,促進個人生命的多元及豐盛。

以上就近年醫學與心理學研究提出有關靜心瑜伽練習的效果,希望能提供給對練習瑜伽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雅肯靜心瑜伽課程,由經過挪威雅肯靜心瑜伽系統訓練的老師帶領。每單堂課都是一整套完整課程,從呼吸練習開始,有各類別(前彎、後彎、側彎、平衡及綜合等)體位法,並適時依動作進展加入靜心瑜伽各項原則。這樣的靜心瑜伽是適合所有人,每堂課後回家容易自己操作,可落實於日常生活,為現代人帶來身心健康。

我們有實體課程,也有遠距課程。實體上課地點方便,離捷運松山新店線台電大樓站走路僅5分鐘。遠距課程不受空間限制,又有節省交通往返之便。請點選遠距課程,或實體課程,瀏覽詳細課程內容及報名資訊。

什麼是靜心瑜伽?

讀讀雅肯靜心瑜伽的小故事

回顧與前瞻

好的身心靈的學習方法,需要不同世代的靜坐者,一棒接一棒,才能久遠地影響人心,對世界有幫助。

2016年夏天雅肯世界大會在西班牙庇里牛斯山麓舉行,約460位雅肯靜坐者從世界各地前來參加。大會即將結束時,一位年輕的雅肯靜坐者(Elisebath Heimdal Wærsted)在結業式上做出以下結語。內容連結了過去、現在與未來,連結了上一代、現代與未來世代。視野廣闊,就算不是雅肯靜坐者,身為台灣人的我們,讀後也將心有戚戚焉。

這個世界大會是雅肯50週年慶的最高潮。50週年慶典是從今年1/27雅肯世界靜坐日開始,那天世界各地有很多靜坐者相約一起靜坐,來紀念雅肯在1966的這天由一群奧斯陸大學生創立。在巴塞隆納,柏林,卑爾根,漢堡,紐約,台北,新德里,奧斯陸,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等等各大城市的雅肯靜坐者,在這天一起坐下來,閉起眼睛,輕鬆默念靜坐聲音。meditate around the world 修改後

週年慶固然一個要回顧的日子,但更是一個該往前瞻的日子。在這個世界大會的開業式,艾皓德說,這是開啟新的一章。既然現在大會快結束,我以為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開啟的新的一章是什麼,也是很有意義的。 自今50年後,在雅肯的100週年慶將會是如何呢?

那年將是2066年,光說數字就覺得抽象、很未來學,也覺得是好久以後的事吧。 此問題引起另一個問題:這個世界在2066年會是個什麼樣的光景呢? 我外公生於1913年。他買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卻從來沒學會開車。這車最後是由他們的孩子們偶爾開著到處去。

我的女兒可能這輩子都不用學開車,如果自動駕駛車,如預測的,變成流通的工具的話。 這樣的改變會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其實很難說,我們只能想像情節。 在2066年或再早一點,我們或許可以在上下班的時間裡,坐在自己的車上靜坐;或者在長時間旅途上,同時作著長時間靜坐,如果那時的車子夠舒適的話。也或許我們可以在一處虛擬靜坐營裡一起靜坐,而無需大家遠途跋涉,就能聚在一起。 未來應會有更多科學研究的證明,而使靜坐變成生活中的主流或必需。各大公司只願雇請有靜坐習慣的人。

在此想像著這些科技及將來的一些未知的改變將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時的我,卻也覺得很安心,因為雅肯靜坐是無時間性的。

靜坐圖一男

未來世界不管將如何連結,沒有人可以幫你靜坐,你必須自己去坐。你或許可以下載靜坐應用程式,它可催促你去靜坐,或做到讓你可以去向其他靜坐者吹牛你多常坐,又能坐到多久;又或者讓你利用它而得到靜坐輔導機會,但無論如何,靜坐這回事你都得自己去坐下來做的。

剛說的是有關科技的,另外還有關社會的部分,是我個人覺得更難想像。2066年全球政治將變得如何? 這困難也許是因為各大媒體那種持續地、自發性專注地報導最新頭條新聞,以致讓人難於脫離現實。 歐洲會不會分裂? 難民危機如何解決? 全球氣候將如何變化? 這些議題都非常複雜,也很怪異。需要許多來自各方不同的探究,不幸的是,傳播不實訊息是這麼容易,甚至似乎比傳播事實更容易。 也因此社會變得更容易被分歧,成為兩極,人們也因此更容易被恐懼與無知所驅使。

雅肯該如何與這樣的世界互動呢? 靜坐體驗與輕鬆的心靈態度讓跨越界限變得可能;它為更開放,好奇與踏實的心態鋪路。 不用像目前世界某些地方的戰士一樣,為防衛自己的信念去攻擊他人。我們比較像童子軍,不用努力地去說誰對誰錯,而是預備好隨時能調整意見。我們並非無知,而是隨時也能為必要時戰鬥。這樣的方式在於我們確實能即時質疑自己,例如說,由文化所造成的態度與習性。

雖然雅肯組織是中性的,但它也是一種文化脈動,會引發某些人的挑釁,有如在長時間靜坐營裡,它的方法可以挑動人們內在的東西。 我們的靜坐方法確實是全球性的,與文化,宗教及政治信仰無關。然而,此靜坐方法ㄧ樣地用在世界各地時,那些因靜坐而浮現至表面的議題,卻是受不同的國籍與個人歷史所影響,例如,在德國,戰爭已是一種世代移轉的議題。 靜坐內容不僅受文化影響,也受我們如何吸收學生或教學所影響。事實上,雖然很多因靜坐實踐所產生的議題或許可能會不同,但人人所使用的方法卻是一致。

雅肯是個國際組織,雖有強烈的斯堪地那維亞的根源,但同時又具有高密度的地區性特色,是由來自16個國家的靜坐者、帶領員、靜坐老師們組成的社群。我們都彼此都需要去融合對方的地方性文化或當地習俗,以免分裂。

雅肯靜坐方法是無時間性,也是全球性,它帶給現代人所需的休息,無論是日常生活或靜坐營裡,我相信,它也會存在於未來。 雅肯組織已為未來有所準備,但我們面對人口學的挑戰,與現在西方世界面對的問題ㄧ樣。嬰兒潮已退,我們都將活得更長,也須工作更長,我們必須以少勝多,至少在人力資源上是如此。. 雅肯立基於志願工作,相信大家在此地,都看到雅肯是輛好車,但再看看清楚,它其實也已老舊,即使是有著羅斯萊斯的品質。 誰將會在未來駕駛著它,誰會為它加油,磨光,或冬天來時換輪胎呢?

雅肯永遠不可能變成ㄧ輛自動駕駛車,正如我剛才說,因為沒人可以為你靜坐。同樣的原理,沒人會幫你讓雅肯永遠為你而活。 我們花了50年發展,促進此靜坐方法,讓人們與鬆弛,恢復精力及內在成長的可能性接觸,這是雅肯在1966年的遠見。

Hands Planting Small Tree with roots in a garden on green background

當你旅途結束到家了,如果你認為我們的視野值得推廣,我請你們想想,現在的我們能為2066年的雅肯週年慶做些什麼? 這是對你的呼籲,想想你能為這輛車未來能繼續行駛著,而做些什麼? 不管你認為它是羅斯萊斯,或僅是輛skoda捷克國民車。

沒有任何工作是微小的,去向同事,朋友或親朋好友推介;在公司開始ㄧ個雅肯靜坐初級班;或在下次團體靜坐帶點小點心。 或者當雅肯的志工。 未來從此刻開始,至少在明年的7/25,有個在瑞典Lundsholm即將開始的雅肯青年營,我們可以相約再見。

今(2016)年的瑞典紡織學院的畢業典禮上,時尚設計科的教授對畢畢生說,即使你多年苦心創作的時尚可能在ㄧ夜之間煙消雲散,還是繼續創作吧。時尚設計領域雖與雅肯南轅北轍,但他所說不失為作為對雅肯的忠告。

“繼續做吧",是能讓雅肯成長。我們有限的資源,例如行銷,雅肯某方面說其實也是脆弱的。 然而1966那些創立雅肯的挪威大學生,以及那些後來加入雅肯的人,可曾想像今天有個來自16個國家近500位靜坐者的夏日靜坐營呢! 我們無法知道我們能為未來帶來什麼,但我們能做的,就是繼續創作、繼續做就是了。

雅肯靜坐法與宗教無關、無須盤腿、無須排除雜念,係基於現代心理學的發展,落實於日常生活。在台灣由雅肯靜坐學會開設初級課程教導,有完整的教學系統,學過初級課程後即可在家自行操作。有關學習雅肯的初級課程,請點選初級課程

今(2020)秋11月8-14日,賀倫博士即將來到台灣帶領雅肯靜坐者的一週長時間靜坐營,靜坐營每晚的夜間座談可以與賀倫討論靜坐體驗,係由艾皓德老師現場全程口譯,機會難得請勿錯過。尚未學過雅肯靜坐的人,歡迎先參加台灣雅肯之家辦理的初級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