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而坐

近代腦神經科學的發達,打開了靜坐冥想的神秘面紗,也逐漸褪去宗教的色彩。愈來愈多人學習靜坐冥想,已從以往的自然形式的靜坐冥想,也就是講求平靜祥和的心理狀態,更是來到了講求多樣目標的靜坐冥想。

多樣目標:

  1. 想要體會某種特殊心境或是心靈狀態;
  2. 為了持續地改善個人的健康、促進個性成長,或是增進個人的能力,以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事務。

這樣的多樣目標也間接點出了各種靜坐方法的不同,以及帶來的靜坐效益。

就第一種目標而言,靜坐本身就是目的,學習者大致是順從指導者指示,以體驗導向,積極投入帶來平靜祥和,或某種特殊心境的靜坐裡,期待目標實現。

相較於前面體驗導向,第二種靜坐的目標則是強調靜坐的功能及效益,重視靜坐如何改變個人內在性格,以及增進面對生活的能力。此種「蛻變導向」,將靜坐是為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經由每日規律靜坐習慣,以及逐漸瞭解內在心理架構過程,。而達成在健康、工作、人際關係等方面的成長。此種方法是以漸進而溫和的持續調整的過程,故稱「蛻變導向」。雅肯靜坐即是屬於此種導向的靜坐模式。

無論是想要身心放鬆、恢復精力,或者個人心理成長,都可以從雅肯靜坐法,各取所需,獲得助益!

綜觀時下各種靜坐法,體驗導向似乎要比蛻變導向來得普遍而常見。這麼多種的靜坐法,挑選的原則是以能夠讓自己持續做下去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因為持續下去,才能讓我們實實在在地生活。

來自北歐的雅肯靜坐法,以現代心理學發展為基礎,與宗教無關、無須盤腿、無須排除雜念,簡單易學。有完整的教學體系,與你一起走在成長之路上。五人就可成班開課。

近期將有實體初級課程於三月裡陸續開課:

平日週五下午班: 上課日期3/10、3/17、3/24、3/31、4/7, 每周五14:00-16:30,請點選課程名稱,瀏覽詳細課程及報名資訊。

假日週六下午班: 上課日期 3/11、3/18、4/08、4/15、4/29,每周六14:00-16:30,請點選課程名稱,瀏覽詳細課程及報名資訊。

平日週四晚上班: 上課日期3/16,3/23,3/30,4/6,4/1 ,每周四19:00-21:30,請點選課程名稱,瀏覽詳細課程及報名資訊。

又以上課程時間如尚未有合適者,請點選學習雅肯靜坐法,填寫你想要上課的時間,我們會盡快與你聯絡。 

編撰: 呂春熹 特色圖片: 使君有心 提供者: 陳清文

線上的心靈交會

對自己內心有多接納,對生命開放的窗口就有多大

~ 記2021遠距秋令營

作者: 白嘉玲 特色圖片: 開向世界的窗口 攝影: Romain Pontida (flickr)

疫情,改變了很多人們互動的方式,拜現代科技之賜,雅肯遠在挪威的老師們,在無法橫越大洋親臨現場的限制下,仍可透過網路在線上與我們相遇。

台灣雅肯首度的線上靜坐營,就此展開。

因為是首次,所以在五天四夜靜坐營開始之前,志工們的線上工作會議已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直到所有流程都被詳細討論過,才能較安然的開始。感謝雅肯的志工們總是像鴨子划水般地默默做著該做的事,成就一次又一次的活動與圓滿。

線上的心靈相會 攝影: Joy Lu

此次靜坐營採取全程線上進行,但靜坐地點分成兩組,一組在自己安排的場所,另一組是仍想感受實體課程的夥伴們,在陽明山聖佳蘭修女院。雖然是線上靜坐,但該有的活動一樣都沒少,包括早上的瑜珈、3小時的長時間靜坐、靜坐輔導、散步聊天、夜間座談和聯誼活動一應俱全,甚至還多了臨睡前的自由聊天室,豐富性一如實體靜坐營。

開幕式的晚上,艾老師就以 ”自然心靈活動” 和 ”自我心靈活動” 兩者間的關係切入,幫助學員們了解它們不是分開的,而是要彼此和諧並存。不論當下是舒適輕鬆? 抑或坐立難安? 全都是雅肯靜坐重要的部分。靜坐聲音是提高我們敏感度的一個工具,默念的方式要盡量不干擾當下出現的心思意念或情緒,讓靜坐中的自然心靈活動更自由;而自然心靈活動雖然要自由,但也並非完全不受默念聲音的影響,如何讓兩者彼此接納、和諧共存,是雅肯靜坐看似單純實則幽微深邃的重要歷程。靜坐中不論出現怎樣的內心波動,就帶著這些自然流動的所有,繼續做著該做的事——溫和地默念靜坐聲音。一旦養成這樣的態度,帶到生活裡,就意味著不論生命發生什麼,不管情緒如何高張,我們仍能帶著當下的一切,如實去做該做的事。

生命不會完全照我們期待的腳本發展,總有太多的意外或不如預期,我們對自己內心有多接納,對生命開放的窗口就有多大,雅肯靜坐的影響,會如漣漪般地由內往外擴散,箇中微妙,真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當靜坐中出現 “自然忘我”,也就是被自然心靈活動佔據而忘記要默念靜坐聲音,此時,可能會觸及我們個性較深層的部分,所謂的深層,未必和出現的內容或情緒有關,更可能是碰到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的障礙,而產生坐不住的抗拒感,或者會不自覺的陷入專心默念聲音的態度,當我們意識到這種狀況,最好的應對就是盡量輕鬆溫和的回到靜坐聲音,學習以柔克剛。

靜坐營的長時間靜坐,是學習以柔克剛的好機會,因為時間長,自然心靈活動可能會和靜坐聲音衝撞,而產生強弱之間的彼此競爭,當自然心靈活動較強烈,我們要做的不是抗拒強者,但也不必被它吞噬。而是試著與其並存,練習與之妥協,讓強者自行趨緩,強弱漸趨和諧。這需要時間,所以靜坐營或雅肯學會的長時間靜坐是很值得參與的經驗。從靜坐中的練習進而延伸到生活,漸漸的,我們也能跟自己個性中較強和較弱的部分妥協,釋放彼此競爭的張力,讓心理騰出更多空間去發揮潛力,創造更積極的生活與人際關係。

蚌殼中的珍珠

長時間靜坐後的團體輔導,透過言語呈現靜坐中的體驗或問題。有時候這是一種挑戰,考驗我們有多接納真實的自己,也考驗自己究竟有多信任別人。坦露自我猶如蚌殼打開自己的殼,展現脆弱的內在是有風險的,任何一粒細沙都會讓自己痛徹心扉,一旦太痛就會緊閉雙殼。但有時候,冒險也會帶來極大的成果,言語的表達或許有其限制,或許會因美化而略失真實,但透過輔導老師的回應,心領神會之餘,會對自己有更多的看見,如果夠誠實,也會更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缺憾,帶著這樣的自己繼續走未來的路。別忘了,蚌殼中粗糙的沙子,在歲月的累積中會變成珍珠。

蚌殼中粗糙的沙子,在歲月的累積中會變成珍珠 攝影: Dianne (flickr)

客製化的座談

靜坐營的夜間座談,是汲取雅肯精華的重要時刻,賀倫博士總是能針對學員們的各式提問侃侃而談,從靜坐中出現的顏色、靜坐中如何面對環境的干擾,靜坐對年輕人的幫助到權威議題的探討,以及自覺靜坐失敗的感受等等。賀倫彙整了大家在靜坐中的狀況,集結成座談的內容,這種量身打造的 ”客製化” 座談,跟一般純理論的講述很不同,因為整個內容都緊扣著我們的親身經驗,例如當我們自覺靜坐失敗,背後可能有期待靜坐成功的念頭,一旦沒如預期就有挫敗感。也有可能是生命議題中 ”自覺失敗” 的感覺藉此浮現,可能會有較強烈的情緒和眼淚。我們可以試著讓靜坐聲音與這些感覺並存,並放掉預設的期待,把失敗感視為一般來來去去的自然心靈活動,不必強化它,即使內在有聲音說:「你不會成功的」,也請不要聽從它,只要你不相信這種後設思想,它就無法影響你,你感覺失敗並不等於你真的失敗。靜坐中出現的任何想法或情緒都沒有好與壞之分,是我們的思維讓它們成為好的或不好的,當心理結構改變,我們看待人事物的態度也會隨之不同。

滴水穿石

雅肯經由靜坐歷程中來來去去的自然心靈活動消化殘餘,也透過靜坐輔導中的言語消化殘餘,此外,還有靜心瑜珈消化身體的殘餘,它對全人的幫助是在漸進隱微的過程中緩慢進行,只要願意每天規律的靜坐,或許在某個你不經意的片刻,會感受到這滴水穿石的巨大力量。不論是年輕人對生命目標的追求,或是中老年對人生的接納,在雅肯,相信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幫助。

賀倫博士提及 :「雅肯改變我們生命的,不是哲學或心理學的討論,而是我們靜坐中 ”做” 什麼。」思想和信念本身不會帶來改變,重要的是內心做什麼,才是改變的核心。

放眼世界,熙攘人潮中,願意用靜坐成長的人不多;而在眾多靜坐門派中,願意用雅肯靜坐的人更少,幸運如你我,能結識於雅肯,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機緣,願我們在靜坐中看見更多的自己和別人,用更真實的面貌走下去。

已是雅肯靜坐者嗎? 歡迎參加即將於5/13周五下班後開始的週末營,週末每天三小時的長時間靜坐及之後的分組輔導、walk and talk,靜心瑜伽、團體靜坐、夜間座談、聯誼活動,樣樣俱全,透過量子間的互動撞擊,即使是線上,依然產生彼此身心連結,帶來力量。詳細課程資訊,請點選雅肯週末營2022.5.13~5.15

或者這個夏天來北歐參加為期一週的夏令營(附有初級課程)。

還沒學過靜坐冥想嗎? 請點選學習雅肯靜坐法,填寫你想要上課的時間,我們會盡快與你聯絡。 

作者: 白嘉玲

現在就是時機!

~此時不"坐",更待何時

寫出”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的以色列歷史學者哈拉瑞,在他第三本書”21世紀的21堂課”裡的最後一堂課– 冥想,提醒我們,了解心靈的重要。再次重讀本書時,腦海響起方才社群傳來的視頻裡,普丁說著”我不會是歷史的罪人,我是在創造歷史”,也冒出哈拉瑞在近期”經濟學人”說的: 普丁如果開戰,歐洲從此走入另一條路…。

到底歐洲會走向的那條路是怎樣的路? 或者不只是我腳下的歐洲,而是全世界會走向哪條路? 是人類交相攻嗎? 物質終於領先心靈了嗎?

心靈 攝影: NASA Hubble Space Telescope

記得讀完哈拉瑞第二本書時,看到他在書的最終頁提出了這個大哉問: 智能與意識,究竟哪一項才更有價值?

哈拉瑞是個歷史學家,但他從學術研究找不到對整個世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或者說,讓人充滿煩惱的答案,直到他在2000年學習了靜坐。靜坐讓他體悟到他與世界的關聯,是透過身體的。也就是說,當外界事物想得卻得不到,心靈的反應就是產生痛苦。痛苦並非外界世界的客觀狀況,而是自己心理反應。唯有在靜坐時,讓人們可以體察到真實,提升意識,而逐漸不再產生痛苦。

以目前科學的發展尚不足以讓我們直接觀察心靈,然而人類從很古早時,就找到方法,那就是靜坐冥想。拋開頭腦的認知,直接從自己的心靈體驗,找到真實的狀況。從這樣的方法,找到自己心靈的運作模式,了解自己的心靈,並且提升心靈的意識,看透人類在敘說(無論是個人或全體的)歷史時,有哪些是虛構的故事。

2022北台灣困惑的天空 攝影: 陳清文

哈拉瑞認為由於演算法運用的發達(人工智慧),要迷惑人群也變得更容易(例如近日俄國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我們就被一大堆各種對立訊息所淹沒)。演算法可以用來實現於日常生活的方式,已經多到你我無法想像,其影響人類生活的範圍幾乎無所不包。不久的將來,無論是在重要議題,如健康、婚姻、職業生涯的選擇,甚至日常生活微不足奇的找個好餐廳或選個好禮物,簡單來說,從生到死,在很多專家學者以為,人工智慧都可作出比我們自己所作”更佳”的選擇。

未來的幾年或幾十年內演算法可能將會成為人類決定我們是誰,該知道關於自己的哪些事的主要工具。也就是說,人類想要觀察到真正的自己的機會更渺茫了。現在開始學習靜坐,或許還有機會。

靜坐冥想的方法很多,找到能讓自己持續做下去的方法是最重要的。雅肯靜坐法以現代心理學發展為基礎,與宗教無關、無須盤腿、無須排除雜念,簡單易學,五人就可成班開課。想學雅肯靜坐嗎? 請點選學習雅肯靜坐法,填寫你想要上課的時間,我們會盡快與你聯絡。 

作者: 呂春熹 特色圖片: 心靈 攝影: NASA Hubble Space Telescope

靜坐者Veronika 遇見後設思想

Veronika 是位挪威雅肯靜坐者,住在卑爾根。於 2012 年學習雅肯靜坐法,目前的她經過教學訓練,自 2021 年起成為靜坐老師,是雅肯眾多志願性工作者之一。她是挪威年輕作家,也同時是環境治療師。環境治療師係為需要被治療或照護的人們規劃日常生活,促進他們掌握日常生活的能力。遇見後設思想兩首,是她參加三週加深靜坐營後寫下的。

遇見後設思想兩首

 by Veronika Erstad

~遇見後設思想之一
~遇見後設思想之二

想學雅肯靜坐嗎? 雅肯靜坐法以現代心理學發展為基礎,與宗教無關、無須盤腿、無須排除雜念,簡單易學,五人就可成班開課。請點選學習雅肯靜坐法,填寫你想要上課的時間,我們會盡快與你聯絡。 

已是雅肯靜坐者嗎? 歡迎參加近期週末營預訂於5/13-15,更多詳細課程資訊,還請稍等,或與雅肯學會聯絡(02-23623447),或者夏天來北歐參加為期一週的夏令營(附有初級課程)。

作者: Veronika Erstad 翻譯及編輯: 呂春熹 特色圖片: 遇見 攝影: 陳清文

2022年的心流

心流是讓我們全力投入於活動本身的一種精神振奮的狀態。

投入心流的我們,做起事來,可以順手不需多加思考,身體自動發揮,且因專注投入,沒有時間流逝或受到雜訊影響的焦慮,並在事情完成後感受到愉悅、滿足、成就感等。心流是心理學家從我們的心理過程發現這種可為人們帶來正向的力量。然而實際生活上,心流這種正向的力量受到大腦慣性反應而受阻礙,使我們做起事來,磕磕碰碰,常常讓重要目標無法順利達成。

雅肯靜坐法從現代心理學及腦科學著手,讓我們深入了解自己,能調整自己固定行為模式或習性。每次靜坐完畢,還可馬上感受壓力紓解,提高睡眠品質。此靜坐法無須盤腿、無須排除雜念,也與宗教無關。

想學雅肯靜坐嗎? 雅肯靜坐法以現代心理學發展為基礎,與宗教無關、無須盤腿、無須排除雜念,簡單易學,五人就可成班開課。請點選學習雅肯靜坐法,填寫你想要上課的時間,我們會盡快與你聯絡。

已是雅肯靜坐者嗎? 歡迎參加近期週末營預訂於5/13-15,更多詳細課程資訊,還請稍等,或與雅肯學會聯絡(02-23623447),或者夏天來北歐參加為期一週的夏令營(附有初級課程)。

凹與凸

雅肯靜坐法的效用在於日常的靜坐,然而長時間靜坐能促進靜坐法的熟練,使日常靜坐感到跳級式的進步,並加強靜坐效果。因此每年雅肯位於挪威及瑞典的靜坐中心,有著靜坐時間從3小時以上,至50小時不等的夏令營、深度營及加深營。長長的靜坐時間裡,遇上後設思想的機會比較多。

雅肯靜坐者都蠻清楚什麼是後設思想。後設思想是靜坐過程裡出現的判斷,例如: “我總是做得不夠好”、”這靜坐真是令人喪氣!”等等的自我對話。故而,我們需要能覺察這後設思想,無論是靜坐裡或生活中,了解它們只是反映出個人潛意識裡是怎麼看待自己,也就是所謂的”自我的意象”。尤其是在我們對自己做某件事情不順利,或對自己表現不滿時,這個自我意象很容易悄悄地出現,從背後批判自己,讓我們陷入不自覺的低自我意象。

然而從生活中實際經驗裡,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地粉飾過往的歷史,或避免去想那些曾讓我們難堪、挫折或失敗的事件,盡量讓自我感覺良好。這種高自我意象,通常是不自覺地為了補償低自我意象而出現。這樣的心理過程,通常是在潛意識裡發生。但其實,這也是生存的本能,為了保護自己,否則老是記得這些令人不自在或不愉快的事情,我們的日子就很難過下去。

圖一: 凹的自我意象

問題是,如果我們無法敏銳覺察這種心理過程,在生活中常常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就會在遇上挫折時,很快就陷入對自我的不滿,但自己不清楚為何老是如此高高低低的? 造就了所謂”凹”的自我意象(如圖一),這樣的自我意象是失衡的。

持續規律的靜坐練習,可以培養我們內省的敏感度,靜坐裡後設思想出現時,就有能力覺察到它們,了解它們不是全部的真實,並且以較能接納的態度,面對它們。逐漸地,這樣的心靈態度能反映到實際生活中,能與過去不滿的自我部分,逐一和解接納,也能更接近真實的自己,無須以高自我意象來補償低自我,原本凹的自我意象調整為凸的(如圖二),從而生活裡也更平衡踏實。

圖二: 凸的自我意象

靜坐冥想的方法很多,找到能讓自己持續做下去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挪威發展出來的雅肯靜坐法以現代心理學發展為基礎,與宗教無關、無須盤腿、無須排除雜念,簡單易學,五人就可成班開課。

最近實體初級課程將於10/7起陸續有不同日期的平日班及假日班開課:

平日週五上午班: 上課日期10/7, 10/14, 10/21, 10/28, 11/4 每周五9:30-12:00,請點選課程名稱,瀏覽詳細課程及報名資訊。

平日週四晚上班: 上課日期11/24、12/1、12/8、12/15、12/22,每周四19:00-21:30,請點選課程名稱,瀏覽詳細課程及報名資訊。

假日週六下午班: 上課日期 10/22, 10/29, 11/5, 11/26, 12/3,每周六14:00-16:30,請點選課程名稱,瀏覽詳細課程及報名資訊。

又以上課程時間如尚未有合適者,請點選學習雅肯靜坐法,填寫你想要上課的時間,我們會盡快與你聯絡。 

作者: 呂春熹 特色圖片: 多姿麝鳳蝶 攝影: 陳清文

靜坐陪伴我的疫情時光

作者: 黃世芬

與雅肯首度相遇

第一次接觸靜坐是在2017年3月,結束靜坐課程後,規律每日早晚各半小時的靜坐習慣,持續大約半年。

到當年九月份因為工作繁忙靜坐只能成為週末固定的行程,平日僅能維持早上一次半小時的靜坐。如果遇到工作忙碌,晚上回去的晚,連次日早上的半小時也會被我壓縮掉。

這個時候靜坐變成了我舒壓的方式。如果遇到任何工作瓶頸,情緒起伏較大時,我會再做出任何重大決定前,或是準備怒氣沖沖地跟人理論前,至少讓自己靜坐45分鐘。

在這種情況下靜坐中的自然心靈活動自然是多的不得了⋯⋯

疫情帶來的恐慌與焦慮,也帶來了遠距團體靜坐的機會

2020年,疫情來襲工作的腳步也被迫變慢了。平日工作中閒暇時間變多,規律靜坐的習慣又回來了。每天固定早上靜坐30分鐘雖然沒有辦法達到一天兩次,但是我努力讓自己可以做到一天一次的規律靜坐。

有時候如果遇到工作必須要提早到店其實在靜坐中會一直想起身看時間,或是放棄靜坐,不過為了維持好對自己的承諾我還是會勉強自己做完早上的那30分鐘。

2021年五月,嚴峻的疫情強迫我們中斷了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型態我的工作是屬於被要求停止營業的行業,對疫情的恐慌以及失去工作的焦慮,讓我身心都受到很大的改變。不只心理焦慮,連身體也出了狀況。

疫情迫使生活發生很大的改變

但是沒有想到因為這個疫情,雅肯靜坐開了線上課程,讓我有機會重新可以跟靜坐課程帶領人一起團坐,並且與參加團體靜坐的同學們彼此分享靜坐心得。

團體靜坐帶給我的震撼

參加的團體靜坐之後,第一個震撼我的,是原來過去三年多來我對靜坐的態度,太過執著與認真了。所以我開始學著放鬆心情用輕鬆心靈的態度面對靜坐這件事。

也因為生活中失去了工作這個重心,沒想到我在那沒有上班的三個月裡面,養成了可以規律每天靜坐一個小時的靜坐習慣。那段時間我發現,原來當我放下工作的時候,我才有機會重新看到自己!

在最近幾次的團體靜坐中,我又有了新的體悟。從團體靜坐帶領人的提問,讓我重新面對自己。原來靜坐裡我們的當下反應會如實地呈現我們在生活中對待很多其他事情的態度。藉由這樣的覺察,我了解到自己靜坐的狀態,似乎跟我的工作態度,對待其他事情的態度,其實是一致的!

我很高興可以重新回到團體靜坐,這半年多的靜坐經驗,以及自己對靜坐態度,以及看待自己的轉變,遠遠超過過去三年。

現在的我看待靜坐這件事情,覺得它就好像是春風吹拂著我們不用刻意去感受,就是這樣安安靜靜的溫柔的陪伴著我。

輕鬆的心靈態度帶來內在的力量

編輯: 呂春熹 遠距課程攝影: 呂春熹 聖誕訊息攝影: 陳清文

其他雅肯靜坐者分享文,請點選靜坐者畫像

靜坐人生(下)

長時間靜坐的輔助

如果只在家日常靜坐而沒有參加長時間靜坐,似乎效果就有限喔!

前面提及雅肯靜坐系統的三要素,其中的靜坐包括日常靜坐、長時間靜坐等等,而日常規律靜坐是帶來改變契機的最重要因素,如果要以數值來表示,可以說是,佔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重要性。

但是,首先我們都很清楚,保持規律靜坐習慣是不容易的,再則,因為日常生活條件的限制,每天規律靜坐需要較長的期間,才能感到中長期(也就是壓力管理或個性改變的)效果。所以雅肯定期辦理的團體靜坐或靜坐營等長時間靜坐的機會,主要是幫助靜坐者促進技巧,尤其是持續幾天的靜坐營,一切安排都是為了靜坐促進技巧與效果。又因為縮短了中長期效果所需時間,也可以鼓舞靜坐者每日規律靜坐的動機!

回到初心

許多人當初選擇雅肯靜坐法,是因為這個方法與宗教無關。

但是請不要誤解所謂的"雅肯靜坐與宗教無關",並不表示它達不到存在的層次(或稱靈性的)*;這部分需踏踏實實地規律靜坐多年後,才可能觸及或感受到,而且是自己親身體驗。只是在一段長時間裡沒有什麼太大變化的日常靜坐,自然不及觸動人心的宗教或美好的心靈境界來得吸引人,因此,能夠日復一日,無論腦波是α、β、γ,或或者多巴胺分泌多寡,都順其自然,而能踏踏實實的靜坐,確實是人生很大的挑戰,蠻多人都卡在此關上。

與宗教無關,意謂著每個人的生命是獨一無二,無論是生命或靜坐過程的體驗也是獨一無二。自己的生命是要自己負責,我們無法仰賴某個人或物的能力,或複印同樣的經歷或體驗。縱然,我們遇上世界上最棒的精神導師,他還是無法為我們而活,精神導師或宗教上師的悲天憫人的胸懷,是我們所欽佩的典範。我們需要典範,只是典範的啟示,畢竟只是我們頭腦的認知(大腦裡掌管認知功能的區域,與行為實踐的腦區是不同的)**。最終每個人還是要自己去一步一步地去體現。在想要向上提昇前,能先腳踏實地(down to earth)。

生命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去體現 攝影: 陳清文

與宗教無關,並不代表雅肯靜坐者是無神論者,或反對宗教者。相反的,雅肯靜坐者裡有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宗教或信仰,這些靜坐者從自己靜坐中的體會,得以更深入了解自己宗教教義或信仰的真正涵義,相輔相成,以至實踐。

把靜坐嵌入我們的生活裡,是用來促進行為的實踐,是腳踏實地的,讓我們理性認知與行為實踐達到平衡,讓我們有機會認識真實的自己,返回初心;是實實在在的人生,真正促進個體與群體生活與生命的美好! 

*存在的,existential 一詞較為中性,*靈性"一詞卻是已被廣泛使用,每個人講著此詞時,腦海裡都有自己的意涵指向。雅肯靜坐的中性,就是為了避免指向,避免限縮每個人的體驗空間。

**腦部有掌管理性認知功能的所謂新皮質區,也有原始腦區,掌管生存本能與情感等下意識反應。

作者: 呂春熹 特色圖片: 天人合一 攝影: 陳清文

已學過者每年至少一次參加一週營,對促進靜坐技巧及效果的助益甚大,特別推薦近期長時間靜坐活動: 雅肯秋令營2021.11.11~11.15

想學雅肯靜坐嗎? 想學雅肯靜坐嗎? 請點選即將於11/29開課: 遠距初級週一晚上班

靜坐人生(上)

請進一步訂閱靜坐文化最新文章:

靜坐人生(中)

兩個台灣靜坐者的經驗

曾有一位靜坐者談到他靜坐初期,因為明顯化過程的出現,有段時期靜坐裡總是煩躁,坐不住,為了想完成靜坐,想說默念聲音時稍微專注一點吧。

調整以後似乎可以勉強繼續把靜坐做完,但是這樣勉強按耐住煩躁的靜坐,讓他覺得靜坐已沒辦法讓自己放鬆。逐漸地,他在生活作息忙碌的日子裡,開始把每天靜坐時間往後推,常常到最後沒有時間靜坐就放棄它。

顯然潛意識裡,用合理的藉口開始逃避靜坐。後來是他的太太鼓勵他,應該恢復靜坐,因為她發覺先生沒有靜坐的日子裡,跟之前有靜坐時,在脾氣、氣色,以及下班後的精力有很大的落差。

這位靜坐者後來跟課程帶領者約時間做靜坐輔導,察覺自己為了想完成靜坐而稍微用力地回到聲音,反而讓本來正確的靜坐方法走偏。經過幾次輔導,以及調整靜坐方式,終於又回到規律靜坐的習慣。

雅肯靜坐三元素裡的語言是重要的催化劑

另外,有位靜坐者分享,因與辦公室新進的同事在相處上有點卡卡的,她感到這位新進同事似乎總是與她在言語上很容易產生誤解,她甚為不解,一向自覺與人為善的她,嘗試採取低姿態,多多在言語上小心謹慎些,似乎也無法解開這莫名的卡卡的感覺,人際關係嘗到的挫折,逐漸地,為她帶來些許壓力,在上班時已不太能一如以往的開朗。

與這位新進同事相處的某些情境也開始在她日常靜坐裡出現,她覺得這段辦公室的人際關係在日常生活已夠讓人煩了,怎麼平常最喜歡的靜坐時刻也逃避不了呢? 她覺得這些雜念在靜坐裡揮之不去,為她平日柔和地回去默念靜坐聲音,帶來很大的挑戰。

幸而已有多年靜坐習慣的她,頗能掌握雅肯靜坐原則,她不想逃避這惱人的雜念,經過一段期間的練習以及幾次靜坐輔導後,她嘗試讓聲音的默念方式與這惱人的情緒互動,逐步地,在每次的靜坐裡找到相對的輕鬆的心靈態度,終於她感受到已能在日常靜坐裡擁抱這干擾。

而這樣經過練習揣摩得到的輕鬆的心靈態度也反映到日常生活,除了可以從容地接受這段卡卡的人際關係,她自己感到對待生活很多方面的彈性變得更大。她說,其實很感謝這位新進同事為她的靜坐人生帶來很大的突破!

對靜坐輔導的誤解

雅肯的靜坐輔導是一種心理諮商,這樣談自己的隱私或過往,我不太能接受!

靜坐後的討論是雅肯所謂的靜坐輔導,是雅肯靜坐系統三大要素: 靜坐、身體、語言的其中之一。靜坐輔導往往讓人誤解與心理諮商輔導一樣,但其實不然。

靜坐後的輔導,雖然可分為對初學者的技巧輔導以及有經驗者的過程輔導,主要目的都是為了促進靜坐方法運用的正確性。

技巧輔導是針對默念靜坐聲音或靜坐習慣的實踐上的討論;過程輔導則是在討論靜坐者在技巧運用的過程裡,因為涉及靜坐裡自然心靈活動的影響,偶爾可能需要說出內容可以使討論容易些,但也不是一定需要如此,靜坐者可以自行決定要不要涉及內容,甚至因為輔導者的提問,已讓靜坐者在心中猛然一動,無須說出內容,就已有所啟發,並了解自己方法運用上要如何改進。

我們前面提到兩個例子,其實也是經由靜坐輔導從旁協助,才縮短與自己某些執著奮戰的時間。(待續)

作者: 呂春熹 特色圖片: 半畝心田 攝影者: 楊琇雲

(此"靜坐人生"一文稍長,因此分成上、中、下單元。此單元提供經靜坐者同意分享的兩個案例,可以使我們更具體了解靜坐所帶來的效益。請在訂閱框框留下電子信箱,即時收到最新文章。尚未讀上篇者,請點選靜坐人生- 上)

請進一步訂閱靜坐文化最新文章:

想學雅肯靜坐嗎? 請點選近期課程: 遠距初級週一晚上班

推薦已學過者每年至少一次參加一週營,對促進靜坐技巧及效果的效益甚大。請點選近期一週營: 雅肯秋令營2021.11.11~11.15

靜坐人生(上)

每次初級班結束,大家即將各自東西之際,身為帶領者的我,衷心祝福著這些同學的"靜坐人生"順利開展。用靜坐人生來描述之後的生活,是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如何把靜坐嵌入自己的日常作息。另外還有的就是,如何突破靜坐瓶頸,尤其是靜坐一段時間後,會出現的,也往往是我忐忑地期待著同學們會有的明顯化過程。因為雖然面對明顯化過程,是靜坐的一大挑戰,但也是我們人生(生活+生命)進步的里程碑。

帶著複雜的心情,在靜坐教學路上走了20多年的我這次終於把近年來心中醞釀的一些感想,訴諸文字,除了回應給剛結業的同學,也希望給已學過稍有靜坐經驗的雅肯靜坐者,感謝我們大家一路走來,在初級班的五週以及結束後的成長路途上,彼此幫助,並提供自己的靜坐歷程給彼此諸多啟發。更要祝福所有的靜坐者,在靜坐人生的路上,成長圓熟!

初學迷思

初級課程裡有許多人會對靜坐有些迷思,而且在初級課程已近結束之際,甚至稍有經驗的靜坐者,還是對這些耿耿於懷,無法放開。

靜坐裡大多數時間都是睡過去的,看來要嘛是我太混了,要不就是這方法不適合我吧

在靜坐裡睡著或打瞌睡,是靜坐過程裡的自然心靈活動,是靜坐的一部分,是要允許它發生的。這部分大概是雅肯與其它靜坐方法,或一般人對靜坐冥想的刻板印象,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不管上課裡已強調多少次,我們初學回家靜坐,總還是對老是睡著的自己很不滿意,或者懷疑自己的做法不正確,更甚或是雅肯靜坐法的不合適。

其實靜坐裡的睡著,具有很大的意義。首先是,靜坐裡的睡著是可以讓今日忙碌異常、身心疲乏的自己得到消化這些殘餘的機會,而且獲得的是深層放鬆,比同樣用20或30分鐘躺下來睡覺所恢復的精力更快更顯著。這些效果已是很多雅肯靜坐者的很快就經驗到的。

另外,有人說,但是靜坐前我並不覺得疲累,也沒有忙碌,但靜坐裡還是睡著。其實就像是新生嬰兒,因為每天裡腦子接受很多訊息,所以每天裡間隔一段時間就需要用睡覺來停止接收太多的新印象。靜坐裡的睡著也是因為靜坐者深層心理結構開始鬆動,而潛意識裡對此有所抗拒,首先會帶來的效應就是讓自己睡著。在睡著中,讓消化殘餘的作用自主進行者,還有什麼比此更受歡迎的靜坐歷程呢!

正確的靜坐不在感覺、狀態,而在於靜坐裡"做"了些什麼?

靜坐就是要能靜下來,但是我的靜坐裡總是一大堆雜念,靜不下來,這樣的靜坐恐怕一點也不放鬆!

與此迷思類似者,還有下列幾個: 

靜坐裡如果能感覺到幸福感,就那次的靜坐而言,是較有品質的靜坐吧!

我靜坐裡一點都不覺得放鬆,不放鬆就沒辦法消化殘餘啊!

雖然初級課程裡,帶領者一再強調: 正確的雅肯靜坐不在於靜坐過程裡的感覺、狀態,而在於靜坐裡我們"做"些什麼!  但是初學者還是很不放心,或者會用自己的方式或觀念去調整。這裡的"做,指的就是雅肯靜坐法本身: 「以輕鬆的心靈態度,反覆默念聲音,過程裡被自然心靈活動帶走,是靜坐的一部分,想到時,就輕鬆地柔和地,把注意的焦點輕輕放回聲音,繼續默念。」

就只是如此簡單,只要能這麼做,消化殘餘的作用就自主地(是腦子的認知功能沒法意識到的方式)產生。因此,靜坐裡"感覺"到平靜與否、幸福與否或放鬆與否,與雅肯靜坐法的正確性無關,也與消化殘餘的作用無關。反過來說,靜坐裡一路煩躁,確實是很大的挑戰,但不代表我們的靜坐沒有效果或做得不好,更進一步說,是因為我們靜坐做對了,所以產生了潛意識裡抗拒改變的煩躁、坐立不安。

既然是潛意識,所以我們莫名所以,"未知"讓我們更容易煩躁或擔憂,此時,最重要的是,是盡可能的程度去保持所謂的輕鬆的心靈態度,來貼近那個煩躁不安,以貼近的方式(而非保持距離或第三者的角色)來覺察自己是怎樣回去默念靜坐聲音。更好的則是,靜坐後,與帶領者聯絡安排靜坐輔導,談談這樣的靜坐經歷,往往能找出造成矛盾效果的癥結,或是帶來某種啟發,調整回來正確的靜坐技巧。(待續)

請點選靜坐人生- 中,繼續閱讀。

作者: 呂春熹 特色圖片: The flow of life 攝影者: 陳清文

(此"靜坐人生"一文稍長,因此分成上、中、下單元。此單元談及其中兩個迷思及破解,下個單元將對此提供經靜坐者同意分享的案例,可以使我們更具體了解靜坐所帶來的效益。請在訂閱框框留下電子信箱,即時收到最新文章)

請進一步訂閱靜坐文化最新文章:

想學雅肯靜坐嗎? 請點選近期課程: 遠距初級週一晚上班

推薦已學過者每年至少一次參加一週營,對促進靜坐技巧及效果的效益甚大。請點選近期一週營: 雅肯秋令營2021.11.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