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的心靈交會

對自己內心有多接納,對生命開放的窗口就有多大

~ 記2021遠距秋令營

作者: 白嘉玲 特色圖片: 開向世界的窗口 攝影: Romain Pontida (flickr)

疫情,改變了很多人們互動的方式,拜現代科技之賜,雅肯遠在挪威的老師們,在無法橫越大洋親臨現場的限制下,仍可透過網路在線上與我們相遇。

台灣雅肯首度的線上靜坐營,就此展開。

因為是首次,所以在五天四夜靜坐營開始之前,志工們的線上工作會議已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直到所有流程都被詳細討論過,才能較安然的開始。感謝雅肯的志工們總是像鴨子划水般地默默做著該做的事,成就一次又一次的活動與圓滿。

線上的心靈相會 攝影: Joy Lu

此次靜坐營採取全程線上進行,但靜坐地點分成兩組,一組在自己安排的場所,另一組是仍想感受實體課程的夥伴們,在陽明山聖佳蘭修女院。雖然是線上靜坐,但該有的活動一樣都沒少,包括早上的瑜珈、3小時的長時間靜坐、靜坐輔導、散步聊天、夜間座談和聯誼活動一應俱全,甚至還多了臨睡前的自由聊天室,豐富性一如實體靜坐營。

開幕式的晚上,艾老師就以 ”自然心靈活動” 和 ”自我心靈活動” 兩者間的關係切入,幫助學員們了解它們不是分開的,而是要彼此和諧並存。不論當下是舒適輕鬆? 抑或坐立難安? 全都是雅肯靜坐重要的部分。靜坐聲音是提高我們敏感度的一個工具,默念的方式要盡量不干擾當下出現的心思意念或情緒,讓靜坐中的自然心靈活動更自由;而自然心靈活動雖然要自由,但也並非完全不受默念聲音的影響,如何讓兩者彼此接納、和諧共存,是雅肯靜坐看似單純實則幽微深邃的重要歷程。靜坐中不論出現怎樣的內心波動,就帶著這些自然流動的所有,繼續做著該做的事——溫和地默念靜坐聲音。一旦養成這樣的態度,帶到生活裡,就意味著不論生命發生什麼,不管情緒如何高張,我們仍能帶著當下的一切,如實去做該做的事。

生命不會完全照我們期待的腳本發展,總有太多的意外或不如預期,我們對自己內心有多接納,對生命開放的窗口就有多大,雅肯靜坐的影響,會如漣漪般地由內往外擴散,箇中微妙,真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當靜坐中出現 “自然忘我”,也就是被自然心靈活動佔據而忘記要默念靜坐聲音,此時,可能會觸及我們個性較深層的部分,所謂的深層,未必和出現的內容或情緒有關,更可能是碰到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的障礙,而產生坐不住的抗拒感,或者會不自覺的陷入專心默念聲音的態度,當我們意識到這種狀況,最好的應對就是盡量輕鬆溫和的回到靜坐聲音,學習以柔克剛。

靜坐營的長時間靜坐,是學習以柔克剛的好機會,因為時間長,自然心靈活動可能會和靜坐聲音衝撞,而產生強弱之間的彼此競爭,當自然心靈活動較強烈,我們要做的不是抗拒強者,但也不必被它吞噬。而是試著與其並存,練習與之妥協,讓強者自行趨緩,強弱漸趨和諧。這需要時間,所以靜坐營或雅肯學會的長時間靜坐是很值得參與的經驗。從靜坐中的練習進而延伸到生活,漸漸的,我們也能跟自己個性中較強和較弱的部分妥協,釋放彼此競爭的張力,讓心理騰出更多空間去發揮潛力,創造更積極的生活與人際關係。

蚌殼中的珍珠

長時間靜坐後的團體輔導,透過言語呈現靜坐中的體驗或問題。有時候這是一種挑戰,考驗我們有多接納真實的自己,也考驗自己究竟有多信任別人。坦露自我猶如蚌殼打開自己的殼,展現脆弱的內在是有風險的,任何一粒細沙都會讓自己痛徹心扉,一旦太痛就會緊閉雙殼。但有時候,冒險也會帶來極大的成果,言語的表達或許有其限制,或許會因美化而略失真實,但透過輔導老師的回應,心領神會之餘,會對自己有更多的看見,如果夠誠實,也會更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缺憾,帶著這樣的自己繼續走未來的路。別忘了,蚌殼中粗糙的沙子,在歲月的累積中會變成珍珠。

蚌殼中粗糙的沙子,在歲月的累積中會變成珍珠 攝影: Dianne (flickr)

客製化的座談

靜坐營的夜間座談,是汲取雅肯精華的重要時刻,賀倫博士總是能針對學員們的各式提問侃侃而談,從靜坐中出現的顏色、靜坐中如何面對環境的干擾,靜坐對年輕人的幫助到權威議題的探討,以及自覺靜坐失敗的感受等等。賀倫彙整了大家在靜坐中的狀況,集結成座談的內容,這種量身打造的 ”客製化” 座談,跟一般純理論的講述很不同,因為整個內容都緊扣著我們的親身經驗,例如當我們自覺靜坐失敗,背後可能有期待靜坐成功的念頭,一旦沒如預期就有挫敗感。也有可能是生命議題中 ”自覺失敗” 的感覺藉此浮現,可能會有較強烈的情緒和眼淚。我們可以試著讓靜坐聲音與這些感覺並存,並放掉預設的期待,把失敗感視為一般來來去去的自然心靈活動,不必強化它,即使內在有聲音說:「你不會成功的」,也請不要聽從它,只要你不相信這種後設思想,它就無法影響你,你感覺失敗並不等於你真的失敗。靜坐中出現的任何想法或情緒都沒有好與壞之分,是我們的思維讓它們成為好的或不好的,當心理結構改變,我們看待人事物的態度也會隨之不同。

滴水穿石

雅肯經由靜坐歷程中來來去去的自然心靈活動消化殘餘,也透過靜坐輔導中的言語消化殘餘,此外,還有靜心瑜珈消化身體的殘餘,它對全人的幫助是在漸進隱微的過程中緩慢進行,只要願意每天規律的靜坐,或許在某個你不經意的片刻,會感受到這滴水穿石的巨大力量。不論是年輕人對生命目標的追求,或是中老年對人生的接納,在雅肯,相信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幫助。

賀倫博士提及 :「雅肯改變我們生命的,不是哲學或心理學的討論,而是我們靜坐中 ”做” 什麼。」思想和信念本身不會帶來改變,重要的是內心做什麼,才是改變的核心。

放眼世界,熙攘人潮中,願意用靜坐成長的人不多;而在眾多靜坐門派中,願意用雅肯靜坐的人更少,幸運如你我,能結識於雅肯,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機緣,願我們在靜坐中看見更多的自己和別人,用更真實的面貌走下去。

已是雅肯靜坐者嗎? 歡迎參加即將於5/13周五下班後開始的週末營,週末每天三小時的長時間靜坐及之後的分組輔導、walk and talk,靜心瑜伽、團體靜坐、夜間座談、聯誼活動,樣樣俱全,透過量子間的互動撞擊,即使是線上,依然產生彼此身心連結,帶來力量。詳細課程資訊,請點選雅肯週末營2022.5.13~5.15

或者這個夏天來北歐參加為期一週的夏令營(附有初級課程)。

還沒學過靜坐冥想嗎? 請點選學習雅肯靜坐法,填寫你想要上課的時間,我們會盡快與你聯絡。 

作者: 白嘉玲

靜坐者Veronika 遇見後設思想

Veronika 是位挪威雅肯靜坐者,住在卑爾根。於 2012 年學習雅肯靜坐法,目前的她經過教學訓練,自 2021 年起成為靜坐老師,是雅肯眾多志願性工作者之一。她是挪威年輕作家,也同時是環境治療師。環境治療師係為需要被治療或照護的人們規劃日常生活,促進他們掌握日常生活的能力。遇見後設思想兩首,是她參加三週加深靜坐營後寫下的。

遇見後設思想兩首

 by Veronika Erstad

~遇見後設思想之一
~遇見後設思想之二

想學雅肯靜坐嗎? 雅肯靜坐法以現代心理學發展為基礎,與宗教無關、無須盤腿、無須排除雜念,簡單易學,五人就可成班開課。請點選學習雅肯靜坐法,填寫你想要上課的時間,我們會盡快與你聯絡。 

已是雅肯靜坐者嗎? 歡迎參加近期週末營預訂於5/13-15,更多詳細課程資訊,還請稍等,或與雅肯學會聯絡(02-23623447),或者夏天來北歐參加為期一週的夏令營(附有初級課程)。

作者: Veronika Erstad 翻譯及編輯: 呂春熹 特色圖片: 遇見 攝影: 陳清文

靜坐陪伴我的疫情時光

作者: 黃世芬

與雅肯首度相遇

第一次接觸靜坐是在2017年3月,結束靜坐課程後,規律每日早晚各半小時的靜坐習慣,持續大約半年。

到當年九月份因為工作繁忙靜坐只能成為週末固定的行程,平日僅能維持早上一次半小時的靜坐。如果遇到工作忙碌,晚上回去的晚,連次日早上的半小時也會被我壓縮掉。

這個時候靜坐變成了我舒壓的方式。如果遇到任何工作瓶頸,情緒起伏較大時,我會再做出任何重大決定前,或是準備怒氣沖沖地跟人理論前,至少讓自己靜坐45分鐘。

在這種情況下靜坐中的自然心靈活動自然是多的不得了⋯⋯

疫情帶來的恐慌與焦慮,也帶來了遠距團體靜坐的機會

2020年,疫情來襲工作的腳步也被迫變慢了。平日工作中閒暇時間變多,規律靜坐的習慣又回來了。每天固定早上靜坐30分鐘雖然沒有辦法達到一天兩次,但是我努力讓自己可以做到一天一次的規律靜坐。

有時候如果遇到工作必須要提早到店其實在靜坐中會一直想起身看時間,或是放棄靜坐,不過為了維持好對自己的承諾我還是會勉強自己做完早上的那30分鐘。

2021年五月,嚴峻的疫情強迫我們中斷了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型態我的工作是屬於被要求停止營業的行業,對疫情的恐慌以及失去工作的焦慮,讓我身心都受到很大的改變。不只心理焦慮,連身體也出了狀況。

疫情迫使生活發生很大的改變

但是沒有想到因為這個疫情,雅肯靜坐開了線上課程,讓我有機會重新可以跟靜坐課程帶領人一起團坐,並且與參加團體靜坐的同學們彼此分享靜坐心得。

團體靜坐帶給我的震撼

參加的團體靜坐之後,第一個震撼我的,是原來過去三年多來我對靜坐的態度,太過執著與認真了。所以我開始學著放鬆心情用輕鬆心靈的態度面對靜坐這件事。

也因為生活中失去了工作這個重心,沒想到我在那沒有上班的三個月裡面,養成了可以規律每天靜坐一個小時的靜坐習慣。那段時間我發現,原來當我放下工作的時候,我才有機會重新看到自己!

在最近幾次的團體靜坐中,我又有了新的體悟。從團體靜坐帶領人的提問,讓我重新面對自己。原來靜坐裡我們的當下反應會如實地呈現我們在生活中對待很多其他事情的態度。藉由這樣的覺察,我了解到自己靜坐的狀態,似乎跟我的工作態度,對待其他事情的態度,其實是一致的!

我很高興可以重新回到團體靜坐,這半年多的靜坐經驗,以及自己對靜坐態度,以及看待自己的轉變,遠遠超過過去三年。

現在的我看待靜坐這件事情,覺得它就好像是春風吹拂著我們不用刻意去感受,就是這樣安安靜靜的溫柔的陪伴著我。

輕鬆的心靈態度帶來內在的力量

編輯: 呂春熹 遠距課程攝影: 呂春熹 聖誕訊息攝影: 陳清文

其他雅肯靜坐者分享文,請點選靜坐者畫像

雅肯靜坐初挑戰

作者簡介: 林婉玲。曾在2007年第一次接觸雅肯靜坐,但因未養成靜坐習慣而中斷。2018年11月參加台灣雅肯礁溪一週靜坐營,並再重新參加初級班的課程,從此養成天天靜坐的習慣。

註: 婉玲其實很早以前就上過雅肯初級班,之後因沒有繼續靜坐而逐漸忘記。後來在2018年重新學習,這次很快在初級課程結束後,就建立規律的靜坐習慣。這篇文章是她在靜坐修習中對雅肯靜坐方法裡的靜坐聲音的體驗。讓我們接受婉玲的這份真誠又開放的分享吧!

我回想自己學習雅肯靜坐的歷程,靜坐聲音的掌握是最開始的挑戰。從上了初級班,得到一個靜坐聲音開始,自己努力地重複練習。開始面對挑戰!

第一階段的挑戰:

確認聲音是否正確!從老師口中接收到靜坐聲音後,就疏忽了靜坐聲音是不能用拼音或類似的字音記下或寫下來,或找人討論的,是要透過重複默念練習加上由之產生的韻律或節奏來熟練聲音。直到最後可以不用力地記住它。我卻是第一時間裡就先在心中透過拼音記住聲音並重複練習。然後這個拼音會轉換成一個字或合在一起的音。對我而言,字或完整的音比子母拼音更容易記得,雖然那也是不具任何意義的字。

這樣的慣性模式使我為了要記住拼音, 很努力的在心中默念,唯恐忘記或念錯,所以這個階段會常常質疑聲音本身的正確性。因此在靜坐中很多的專注與聚焦拼音,所以很難有「放鬆反應」。因為許多的焦慮與專心在靜坐歷程中,並且產生了許多後設思想,常常批判或懷疑自己的靜坐聲音是否「正確」?

徬徨

這段期間我大約花了一個多月。這個期間因為很難體會到靜坐的效果,所以維持正向動機是很重要的。我的第一次學習雅肯靜坐失敗,並且放棄,就是這個階段,因為無法體驗到許多的放鬆反應與一些靜坐的效果,很容易失去耐性,最後走向放棄。重新學習雅肯靜坐,經歷這些過程後,靜坐聲音對我而言,已然是屬於沒有任何字義或影像而且是中立性的聲音。

第二階段的挑戰:

當心中對靜坐聲音比較有信心時,開始學習以「輕鬆的心靈態度」,默念靜坐聲音。

輕鬆的心靈態度是要學習與拿捏的。輔導老師常用許多問題反問「何謂輕鬆」「如何輕鬆」?有時候因為問題太過細節,讓自己更加焦慮而無法輕鬆起來。

這時規律的靜坐是很重要的,因為規律帶來更多經驗,而慢慢地能在靜坐中放鬆,好像生活的一部分。更多的練習帶來對靜坐歷程的熟練與輕鬆感,接著放鬆反應越來越頻繁發生與可以預期。好像內在的一條神經迴路發展出來了。

在這段期間對「靜坐聲音」也有許多不同層次的學習,如聲音的節奏、韻律?什麼是別人常說的「背景聲音」?在自然專心時的忘我階段,聲音在哪裡?聲音如何回來?此類問題有時候會因為自己信心不足而常感到困惑、氣餒,後來因為參加了幾次長時間靜坐營,有機會學習到其他靜坐者的經驗與狀態,發現自己無需太鑽牛角尖,更具信心地大步向前走出困惑,真的,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而更深深體會到靜坐所帶來的許多優點,如不會失眠、更有活力、心思清明、創新想法、自我了解更深、更有毅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第三階段的挑戰:

有時因為很輕鬆,靜坐歷程中,太多的思緒來去,太多的自然專心,導致靜坐聲音太少,是否「散漫」現象產生?

這個階段除了每天定時的規律靜坐外,有時也會有心思特別混亂或身心疲累的時侯,開始作短時間的靜坐,約30分鐘,我發現對安定自我的效果非常好,讓自己隨時保持好的狀態。

第四階段的挑戰:

更換個人靜坐聲音!我適應得很快也很好。

有一陣子父母的問題 讓我觸及許多家族的剖析與自我反省,曾經短時間陷入低潮,但很快地雨過天晴。所以是否新的靜坐聲音帶來更深入的自我議題?重點在,我讓自己比較心平氣和地接納不完美的事實,不再有許多內在的批評,也讓自己真正平靜面對。

靜坐真的改變了我的生活!我自己的日常生活變得比較平靜,面對衝突與挑戰時,也有一種安靜的篤定,不再容易衝動。雖然我還是偶而溝通講話時很大聲,讓人誤解我很生氣,其實沒有,是急躁的性格所致。

習得靜坐是我這個年紀很大的禮物。我能安定身心,從容優雅地變老。

我喜歡現在的生活,不過於追求外在的成就,不做太多盲目的追隨,而是更多內在的探索、修為、與成長,讓短暫的生命歷程中有更多自我的清明選擇,讓內在的豐富提升更多生命的價值。

想多知道雅肯靜坐聲音嗎? 請繼續閱讀 雅肯靜坐的無聲之音

感謝特色圖片提供: 陳清文 奇妙蝴蝶

靜心北海邊

每天的靜坐對日常帶來的好處,反之,日常環境的先決條件也對每天的靜坐靜坐效果帶來限制。因此每年都有雅肯靜坐者在台灣或遠赴挪威參加長時間靜坐營。

~ 引自"為什麼需要長時間靜坐"一文

2019年夏天來到挪威參加夏令營與深度營的台灣靜坐者有林婉玲、張均嫚、林艾萱及郭瓊如。他們都是上班族,對於這難得的經驗,當然有話要說。如果讀者覺得聽不過癮,可在遇見她們時進一步深談:

林婉玲 (於2018秋天參加初級班)

今夏,在心靈上,寧靜致遠!好似享受內在平靜與自由的假期。

參加靜坐營讓自己遇到許多不同的靜坐者,促進許多的學習。聽了許多人的生命故事議題,及靜坐給他們的一些省思與新的方向。靜坐也帶給我自己的一些新的悟點與小小漸進的改變。例如對自己有更深的靜坐技巧的探索與學習。靜坐歷程中的許多現象,例如以前比較不夠放鬆,比較死守原則。如對雜念的態度,常常很主動的中斷等等,都在靜坐裡及輔導探索裡發覺到。

張均嫚 (於2017春天參加初級班)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長時間靜坐營。也是首次參加北歐的國際靜坐營,與兩個非常好的朋友一同參加非常開心,我非常感謝雅肯靜坐營在我生命當中,給予我很多的力量,與巨服的機會。透過輔導裡,非常細心與耐心的抽絲剝繭的,讓我逐漸去正視內心與內在不願意看到,不願意提起的過往……。當你正視面對,它就像一座冰山慢慢的瓦解掉,你曾經的過去與傷痛……。讓自己透過靜坐的力量慢慢的修護,醒思!

另外參加這次的靜坐營我最實際的改變就是我已經戒咖啡,並更勇敢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林艾萱 (於2017秋天參加初級班)

很開心自己帶著自己敞開的參與了這次的靜坐夏令營!

這次長時間靜坐對我而言有許多的驚奇!

最大的改變應該是,我更規律的每日靜坐,以前總是會以工作忙碌、累了,來當藉口,這次挪威回來後我自然的養成了每日靜坐習慣,這應該是最大的收穫之一吧!

曾經一些過往的事件或關係,對我而言已經是忘了或認為不會再影響我了,但其實它只是躲在我心的黑暗處,透過了長時間靜坐過程,深深埋藏的這些殘餘悄悄地浮現,透過團體輔導讓我有機會覺察並放下,這是我意想不到的結果,也是很大的收穫呢!

另外,曾經有咖啡癮的我,沒喝咖啡就全身不舒暢,靜坐營回來之後,喝不喝咖啡都無所謂,以前一天至少一杯,現在可能兩三天才喝一杯,看待周邊人事物的眼光也有不同的見解與同理,這是另一個收穫!

郭瓊如 (於2016秋天參加初級班) 

兩年多前朋友一句:「很簡單,不用盤坐,只要用輕鬆的態度靜坐就好了!」

就這樣開始認識雅肯靜坐。兩年多來,朋友常會問我:你在靜坐中獲得什麼?關於這樣的問題,我總得想一下才回答得出來,因為生活中確實有些變化,但又不是翻天覆地的不一樣…

在初級課程時,在靜坐的過程中,有些已經被遺忘得很久的童年記憶突然浮現,這樣的經驗,讓我覺得大腦中好像有些東西慢慢在被重整,課程結束後,我開始規律靜坐,慢慢發現自己在工作中專注力提升了,生活裡還是免不了有情緒、擔憂,但浸在其中的時間,似乎沒以前長

半年多後我參加了長時間靜坐營,在幾個小時的靜坐中,,全然地跟自己在一起,沒有別人,只有靜坐聲音,伴隨著自己的擔憂、焦躁、不安、不耐煩甚至是疲累。靜坐後在一次次的團體靜坐輔導中,我發現自己有些行為模式一直重複出現,發現時我相當訝異,也許以前曾經有想過,為什麼事情總是這樣發生,但沒認真想下去,但在帶領老師的引導下,在傾聽別人的故事中,慢慢也省思了自己。晚間創辦人賀倫博士的座談也是我喜歡的部分,賀倫博士講解了很多關於靜坐時頭腦的運作的理論,對於頭腦型凡事要理解、確認後才行動的我來說,給了我更多規律靜坐的動力。

今年7月,我跟兩位好朋友一起飛到挪威參加長時間靜坐營,抱著開心、度假的心情,飛越了千萬里到了挪威,沒想到那些隱隱約約影響我對自己的價值、自信心的童年經驗,經過時間、空間的挪移,還是在靜坐中悄悄地浮出冰山底層,再次讓自己看見!靜坐後散步到湖邊,吹著風、也看著風吹過綠色的麥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覺自己在靜坐中出線的騷動、煩躁,也被大自然輕輕地安撫著、洗滌著!這次團體輔導中文組我們只有3個人,春熹老師耐心陪伴了我們走過各自的歷程,朋友說在每一次的小組輔導中,她都看到不同的我、認識不同的我…我想不只是這兩位朋友,我也在認識不同的自己、隱藏的自己!有次夜間的座談,賀倫博士講的主題是低自我意象與愧疚感,博士說這兩個是個狡猾的東西,總在隱隱約約的時候出現,在無意識下影響著你,也影響後代,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來療癒…,對於從事身心療癒工作的我,從個案的身上看到很多故事,所以我深深理解這些靜坐歷程。一回到台灣,生活中的事件馬上就考驗了我,同樣的情境,我發現自己變得更有力量、更穩定處理事件的發生! 如果問我為什麼選擇雅肯靜坐?我的答案是:當生命遇到困境時,我需要一個人靜靜思考,但想不通時,我需要有人陪伴、討論;頭腦型的我,也需要有實證與理論來讓我的大腦理解靜坐的過程與效用;生活中我用很多時間交朋友、旅行,這一切我都在雅肯得到滿足!如果你也在找尋一種不同的方式體驗生命、生活,雅肯靜坐值得你花點時間來體驗。

今(2020)秋11月8-14日,賀倫博士即將來到台灣帶領雅肯靜坐者的一週長時間靜坐營,靜坐營每晚的夜間座談可以與賀倫討論靜坐體驗,係由艾皓德老師現場全程口譯,機會難得請勿錯過。尚未學過雅肯靜坐的人,歡迎先參加台灣雅肯之家辦理的初級班。

◎也有給尚未學過雅肯者的初級課程,請分享身邊的家人及好友們!

從抗拒到養成靜坐習慣

阿芳從事過多年的社會工作經驗,對於身心靈成長課程的興趣一向濃厚,也勇於以自己的歷練來實驗。嘗試過許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後,現在的阿芳以規律靜坐的習慣所帶來的"身心清爽",在生活與心靈上為主耶穌及家人服務。其實阿芳早在七、八年前學過雅肯,那時未能規律靜坐,直到去年在為期半年、每月一次的M1課程裡,對雅肯靜坐方法的練習有了突破,而半年的課程期間也幫助他逐漸養成靜坐習慣。以下是他在上完課程後的分享:

抗拒圖片

M1對雅肯靜坐觀念有詳細且深入的探討,透過討論日常生活中靜坐時間的安排、靜坐中遇見的環境或家人的雜音、靜坐姿勢的變化、座椅的舒適度、以及情緒的變化,討論最久的是如何默念靜坐聲音,僅僅四個人所提出的樣貌及困擾卻很多,但也因為經過一次次的分享,得到澄清與進步。

歷經6個月才結束的M1課程,在ANDY的帶領下,最熱門敏感的話題,是對靜坐產生的抗拒感,但也是他柔和地引導,大家逐漸地坦然說出感受,竟牢牢的養成我們靜坐的習慣!

Hands Planting Small Tree with roots in a garden on green background

每天消化一些生活中的壓力及負面情緒,會知道倒垃圾的重要,腦中空出了空間,整個內心就清爽起來了! 謝謝三位夥伴,謝謝ANDY,謝謝雅肯靜坐!     

想要了解雅肯M1課程,請點選此處

雅肯靜坐法與宗教無關、無須盤腿、無須排除雜念,係基於現代心理學的發展,落實於日常生活。在台灣由雅肯靜坐學會開設初級課程教導,有完整的教學系統,學過初級課程後即可在家自行操作。有關學習雅肯的初級課程,請點選初級課程

今(2020)秋11月8-14日,賀倫博士即將來到台灣帶領雅肯靜坐者的一週長時間靜坐營,靜坐營每晚的夜間座談可以與賀倫討論靜坐體驗,係由艾皓德老師現場全程口譯,機會難得請勿錯過。尚未學過雅肯靜坐的人,歡迎先參加台灣雅肯之家辦理的初級班。

嚴肅而慈祥的智者

2018靜坐營賀倫博士專訪

賀倫博士簡歷: 挪威科技大學醫學院的行為醫學教授,國際知名的壓力精神病學專家和研究者,同時也是受人景仰與愛戴的靜坐教師,於1966年創立挪威雅肯靜坐學會。

由於賀倫博士年事已高,他每一次的飛行來台,更顯彌足珍貴,況且台灣的靜坐團體不像北歐那麼龐大,賀倫博士跟我們的距離,相形之下,比較沒那麼遙遠,今年〈2018〉秋天的靜坐營,我們決定把握機會,鼓起勇氣,採訪賀倫博士。

2018秋令營團照

得到賀倫博士應允的時候,內心實在既雀躍又忐忑,擔心我們根本不具採訪專業,面對他這位大人物,會不會把事情搞砸?而且我們準備了一些很直白的問題,他會不會拒絕回答呢?

我們顯然多慮了,賀倫博士接受採訪時顯得既包容又慈祥,對於所有問題都是來者不拒。我們知道大家對他所說的每一個字必定視若珍寶,決定照錄如下:

問: 是什麼原因使你這些年願意大老遠飛來台灣,親自給我們做教師訓練課程以及帶領靜坐營?

賀倫: 台灣有很精緻的靜坐團體,雖然不大但有很好的人參與其間,也有再大一點,或許可以再擴展一些的靜坐團體,而且還有區域性的年度靜坐營,這些都是我來到這個美麗島嶼的原因。

問: 經由這幾次靜坐營中許多靜坐者的提問,請問你對台灣靜坐者的觀察與看法?

步步小心活動照

賀倫: 這裡的許多靜坐者都是很認真的,而且都有長時間靜坐的經驗,這是非常好的,要了解這個靜坐法需要長一點的時間才能真正發現它的獨特性,剛開始學的人可能會對它有一些看法,但繼續下去之後,就會發現它的深度,這是開始的時候不容易發現的。在這個國家能夠有一群人了解靜坐更深的意義與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我會一再來到這裡的原因。

問: 我們很想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你在17歲就學習靜坐,而且在21歲時前往印度學習?

賀倫: 我的內在有一種精神取向,而學習瑜珈和靜坐使我深深被滋養,它喚醒我對這種生命樣貌的好奇與興趣,並看到內在生命的價值以及把它彰顯出來的意義。在印度的學習是很強烈的經驗,使我了解雖然我會繼續在學院內學習,得到學位、工作,但靜坐與瑜伽將是我人生的中心目標。

問: 你在印度曾經經驗到很難忘的事嗎?

賀倫: 印度有很多不同的現象,有許多靈性大師,其中有一些認真而真誠,使我了解到人有一種精神性的生命,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它,並漸漸確立及了解到我接下來的人生都要做這件事,我也漸漸對我自己的靜坐及與他人分享此學習有了新的領悟。在印度遇見的人裡面,有些人告訴我什麼不該做,有些告訴我它的價值,這些好或不好的經驗都很重要。

問: 你對於自己最早從印度得到啟發,後來又回印度教導雅肯靜坐,有一種歸根的感覺嗎?你相信人有前世嗎?

賀倫: 這並不特別跟印度有關而是跟人的存在以及人的本性有關,有些文化離此較近,有些離得較遠,但每個人內在都有此潛能,對我而言,印度雖然是個起點,但也有可能是其他國家。我生下來就是個素食者,而且一直素食,這在我的國家是罕見而不尋常的,很多人因為健康或宗教的因素認為我將因此而生病或死掉,但結果並非如此。我二十一歲到印度時,發現大家都素食,不素食才顯得特別,這使我感到聯結,並領悟到在家鄉不被認可的生活方式,在這裡卻能被接納。靜坐和素食使得印度在我心中擁有重要的位置,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來自這裡的文化,它尊重你本來的樣貌。

對於前世,我不能說自己信或不信,而是對此保持開放的態度,很多印度人及其他人,因為我可以這麼快的進入素食、瑜珈、靜坐這樣的生活方式,就認為我跟印度應該前世就有關聯,這可能很接近事實,也可能毫無意義。但這些對我並不重要,我認為重要的是今生做了什麼,如果有來生,今生做的將決定未來會發生什麼。

問: 雅肯已建立完備的體系在許多國家協助個人的成長,你認為在哪些方面還需要加強?

賀倫: 第一、我們需要更多真正了解這個靜坐法最深刻價值的人。第二、我們已建立了教導的傳統,可以幫助人了解內在生命並得到成長,而通過書籍與教材則可增加我們對人性及傳統教法的了解。

問: 你有想過沒有你的雅肯會如何運作嗎?

賀倫: 是的,我的腦子充滿了對這件事的想法,雅肯現有的訓練系統已非常成熟有力量,可以提供雅肯繼續成長,但重要的是讓其他人了解雅肯的價值。人們很容易認為我不在,雅肯就無法繼續,但事實並非如此,在北歐及其他國家已有許多人對雅肯有很深入的了解,這些都可以幫助雅肯走得更遠。

問: 你認為台灣雅肯還有哪些部份需要再加強?台灣早已存在許多其他傳統的靜坐法,要如何讓人們知道雅肯的不同?

秋令營活動照一

賀倫: 我想住在這裡的你們會更清楚需要加強的地方,但你們也要了解,人們對雅肯的興趣會像浪潮一般,有時多些,有時少些,總是來來去去。過去如何將來也可能會如此。我在挪威剛開始推廣雅肯靜坐時,當時的歐洲很少有其他靜坐活動,現在則有許多,其中有的不夠嚴肅,有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對一個初學者來說,很難分辨何者具有真正的價值。許多靜坐法都宣稱可以達到什麼效果,但長時間看來,有些靜坐法無法實踐他們的承諾,而雅肯則屬於能真正實現效果的這一類。

許多人想把靜坐跟宗教結合在一起,他們喜歡去寺院靜坐,而對雅肯靜坐法不感興趣,但在深層的意義上,雅肯靜坐法可以得到更多,但可惜的是人們常常因為情境買單而忽略了內容。

嚴肅的問題在此畫上句點,雖然這也是我們在跟其他人談到雅肯靜坐時常常遭遇到的困境,一個不追求奇幻境界而往內在深處一步步如實邁進的靜坐法,該如何讓更多人了解它的可貴呢?

但我們很快就進入較個人的話題,畢竟這個疑惑已經存在很久了,問到賀倫博士喜歡去雅肯附近的某家我們覺得很一般的素食餐廳這件事,他立刻開心地笑了,〈他很少笑,但笑起來真的溫暖慈祥如冬日陽光!〉他特別愛喝那裡的咖哩湯,直說它的味道是別處沒有的,連印度都找不到。〈關於賀倫博士愛喝湯這件事,我們在這次靜坐營也見識到了,用餐時間只見他幾回起身去舀湯,這讓我們有機會在他裝湯的時候跟他打個招呼,他也會親切回應哦!〉

問到他對台灣的印象,他一直說台灣每個地方都有它的特色與美麗,還直說我們真的很幸運能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島嶼上呢!

夜間座談照

賀倫博士這次來台期間得了感冒,上課時一直咳嗽卻還是不中斷講課,實在令人掛念他的身體,於是好奇,若自雅肯退休他會如何安排他的生活呢?賀倫博士竟然微笑著回答:「我會從雅肯退休,那一定是因為我的頭腦或身體不能工作的時候,到那時,我也已經很老了……」

賀倫博士這番話,讓我們見識到一個人如何真誠的相信精神生活的價值,如何一直在自己所信仰的道路上前進,並毫無保留的與人分享,誨人不倦。

這次靜坐營,他對我們所提出的問題,就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同於禮記所說的小叩小鳴,他對我們往往小叩大鳴,就好像我們膽怯的問了楊柳,他卻給了我們一整個春天。

賀倫博士是以平靜而幽默的態度回答這個最後的問題,仔細想想,這不就是左傳所說的生死以之,以及日本武士道一生懸命的精神嗎?但且慢,再怎麼生死以之,一生懸命,賀倫博士早已用輕鬆的心靈態度面對它了!

採訪: 韓麗娟、張智傑  2018.11.10

記錄: 韓麗娟

今(2020)秋11月8-14日,賀倫博士即將來到台灣帶領雅肯靜坐者的一週長時間靜坐營,靜坐營每晚的夜間座談可以與賀倫討論靜坐體驗,係由艾皓德老師現場全程口譯,機會難得請勿錯過。尚未學過雅肯靜坐的人,歡迎先參加台灣雅肯之家辦理的初級班。

雅肯靜坐法與宗教無關、無須盤腿、無須排除雜念,係基於現代心理學的發展,落實於日常生活。在台灣由雅肯靜坐學會開設初級課程教導,有完整的教學系統,學過初級課程後即可在家自行操作。有關學習雅肯的初級課程,請點選初級課程

初識廬山真面目

雅肯靜坐簡單易學,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卡住。本文採訪10年前與雅肯靜坐擦肩而過的Vicky,是如何峰迴路轉,初嘗靜坐的甜蜜滋味。感謝她的坦誠開放!

問:如何知道雅肯靜坐的?

答:十幾年前我在教師研習中心上了初級班,當時是艾老師上的課。那時候我對靜坐沒什麼心得,坐著聽課一整天下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收穫,唯一有印象的是對艾老師的中文發音用字精準十分佩服。

我應該一直有在雅肯的學員名單裡,所以會知道雅肯的活動和課程,知道有西班牙、挪威等國際營,每次看到都很心動,但仔細想想我只是想去玩,並不是想靜坐,所以從未付諸行動。

問:這次為什麼會決定來參加靜坐營?

答:最近我有想要改變自己的渴望,因為我知道在很近的未來,我會碰到很多困難和挑戰(我自找的),我需要強化內在的力量,讓我能改變目前還太脆弱的心靈。當初考慮要來參加靜坐營,也就是想想而已,其實也不知道要來做什麼,一個星期對我來說,工作安排是很困擾的,於是就放著沒做決定。但是這件事一直在我心裡,有一天我問自己,工作其實是可以事先安排的,但我真的想去嗎?於是就去信詢問如果只能參加四天可以嗎?之後華婉和素珍持續來電鼓勵我參加,於是我在半推半就之下成行。謝謝她們的臨門一腳。

春令營迴響曲

問:來參加靜坐營有什麼期待嗎?

答:我這次來靜坐營,是帶著兩個不奢望能達成的可有可無的期待:一、我想改變我的個性。很多時候,別人一個眼神、我講完話後看到別人的反應,都讓我感到有壓力,擔心會不會讓別人不高興、有沒有冒犯到人,或是意思被曲解。我覺得自己這樣很無聊、浪費能量,別人怎麼想我怎麼知道,就算他要這麼想也是他的事。雖然理性上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是心理上,我就是沒辦法不去有這些感覺。我非常不喜歡這樣的個性,因為一直給自己製造壓力,而壓力需要出口,最後這出口往往就出在我先生身上,他雖能因理解包容而願意逆來順受,但我對他實在抱歉,而萬一這些壓力造成他身體不好,我一定會後悔自責。

二是因為我正在創業,跟英語教學有關。等我把對英語教學的批判與提出的創新公諸於世,一定會有人贊同,也一定有批評的聲音。我擔心到時候萬一被攻擊得很慘、或出現網路霸凌時,自己會不會因不夠堅強而無法招架。因為敏感,也許不見得是很大的事,會一直在心裡反覆出現,揮之不去。所以我想也許靜坐可以幫助我。我曾讀過一些靜坐的書,覺得靜坐或許可以幫助我解決這些困擾。

問:你看了一些有關靜坐的書,為什麼選擇雅肯靜坐呢?

答:我選擇雅肯靜坐的原因是,我是一個熱愛教學的英語老師,一直用實驗和心理學的理論在開發我的教學系統。如果學生學不好,多是心理上的障礙,而非能力上的困難。雅肯靜坐是我所知道唯一以心理學的研究為根據,是心理學家賀倫博士踏著先人的成就研究出來的。我本來就不喜歡有宗教色彩、或崇尚膜拜師父的靜坐法門,所以雅肯成為我入門靜坐的唯一選擇。

問:經過幾天的課程,也開始長時間靜坐,有什麼體驗嗎?

答:我有慢性失眠問題已經很多年了,最高有連續五天躺整晚睡不著的紀錄,對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擾。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每周的休息日是星期四。我和先生每星期四都會六、七點起床,爬四十分鐘的山去瑜伽教室,上一個半小時會令我大汗淋漓的瑜珈課,再去買菜,約中午才回到家煮飯。這樣的體力消耗總是讓我在當天下午有一個深度的睡眠(其它天我不睡午覺),那是我一周之中唯一睡得好的時刻。在靜坐營中,我第一次半小時靜坐時,一直在睡覺,第二次的半小時還是一樣,因為我以為靜坐時睡覺是「昏沉」,想著大老遠跑來這邊坐在椅子上打盹到底是在幹嘛,有些懊惱,但是賀倫博士說靜坐睡著很好,代表你很放鬆。在第三次(長時間)靜坐時,在床上靜坐的我,還是頻頻被自己睡到下垂的頭吵醒,心想,既然那麼想睡就躺下來好好睡吧,結果我的睡眠狀態跟我週四體力透支時的熟睡感覺一樣,深沉的休息,讓我醒來時像打了點滴一般補充了體力,看看時鐘,我也才睡了二十分鐘,這讓我體驗到雅肯靜坐的確具有非凡的放鬆身心的效果。

坐圈圈

問:還有其他對自己的觀察或感想嗎?

答:在靜坐營裡,每天晚上有賀倫博士講座時,我都很聚精會神地聽,無奈自己對靜坐的體會和認識連粗淺都談不上,所以無法完全地理解吸收。對於靜坐可以深入到潛意識,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所受到的點點滴滴的影響和傷害,能慢慢觸及、慢慢消化、改變個性,讓自己變得更好的過程,雖心嚮往之,但我想那是遙不可及的,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但沒想到在我結束靜坐營的第一周就發生了。

第一是以往在和先生討論創業的事,我常常在他還沒把話說完,我就自以為知道他想說什麼而不耐煩地打斷並提出批判,讓先生很受傷,但靜坐營回來的第四天,當我們又一起討論創業的事,先生說我變了。他說我用專注和微笑的表情凝視著他,用鼓勵的眼神讚許他的點子卻沒有打斷,讓他可以從頭到尾暢所欲言,讓他感覺好極了,也願意說更多。

第二是我有幾個難搞的學生,其中讓我教得最累的,是一個有輕微的自閉症和情緒方面問題的學生,不管叫他做什麼,他都說不要,讓我壓力很大。靜坐營回來之後上他的課,他又拒絕做我要求的活動,慣常發生在我胸口的壓力痛感居然沒有出現。我只是平靜地告訴他為什麼需要做這個練習,並一直重複,直到他順服。我終於了解教育書上說的「溫柔而堅定」的語氣和態度是什麼意思,我居然自然而然地做到了,而他也莫名其妙的變得聽話配合了。

一步步圖片

第三是自我從靜坐營回來,再也沒有失眠過,希望可以持續。看來每天起床前半小時的靜坐,似乎起了良好的作用。

問:還有其他想分享的嗎?

每晚講座盯著賀倫博士,看著他那又大又亮形狀很漂亮的頭,像一顆發亮的燈泡,總想著他怎麼可以那麼聰明,那麼有智慧,照亮人們深邃神秘的幽暗內心。而我又何其有幸能聆聽到他那些在那裡都聽不到的洞見。想一想五十年來他將他的研究無私奉獻,分文不取,自掏腰包,舟車勞頓,馬不停蹄地到世界各國教導人們雅肯靜坐,我想我也要成為他的鐵粉了。當然,沒有艾皓德老師的奉獻就沒有台灣雅肯,還有春熹老師以及其他我認識或不認識的志工們齊心協力不求回報的付出,真的很令人感動。如果沒有來參加靜坐營,和大家在一起,密集而深入地體驗和解惑,我可能不會有如此多的收穫,八成很快就會放棄靜坐。對於這次雅肯靜坐營的每一份子,真的有道不盡的感謝。

一直期望有一天,自己能成為一個自由自在心無罣礙的人,心中能無比寬廣無比清明,雖然不知道要幾輩子才能企及,但是雅肯強調的輕鬆的心靈態度,初識時覺得虛無飄渺,難以拿捏,但by just do it,就讓我不費吹灰之力的體會到了。雖然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我知道規律的靜坐,會是我向自在之路邁進,最輕鬆的選擇。

希望更多人能和我一樣,能收獲到雅肯靜坐的美好。

提醒:靜坐營結束後,有問題可以隨時跟輔導老師聯絡,也歡迎多參加學會每月安排的長時間靜坐+輔導、不定期開的M1、M2進階課程。台灣雅肯的大門永遠為走在認識自己路上的您敞開!

採訪暨記錄:李苓熙 2018.11.15

雅肯靜坐法與宗教無關、無須盤腿、無須排除雜念,係基於現代心理學的發展,落實於日常生活。在台灣由雅肯靜坐學會開設初級課程教導,有完整的教學系統,學過初級課程後即可在家自行操作。有關學習雅肯的初級課程,請點選初級課程

今(2020)秋11月8-14日,賀倫博士即將來到台灣帶領雅肯靜坐者的一週長時間靜坐營,靜坐營每晚的夜間座談可以與賀倫討論靜坐體驗,係由艾皓德老師現場全程口譯,機會難得請勿錯過。尚未學過雅肯靜坐的人,歡迎先參加台灣雅肯之家辦理的初級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