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本文作者除了是雅肯靜坐者,也是雅肯教學帶領員,其文筆賦有詩意,細膩具透,體悟深刻。在疫情下,以自己學習到的雅肯靜坐,幫助自己及他人回到身心安定。
作者: 白嘉玲
靜坐是一把打開心簾的鑰匙
當口罩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藥用酒精化身為公共場所的第一道洗禮,這不平靜的2020,遠在挪威的春熹和艾老師仍先後從北國飛回台灣,忍受14天居家檢疫的不便,這份對台灣雅肯的摯心,著實是冒著某種程度的風險。而我們,何其有幸,依然可以於此不平靜的歲暮,與自己在一週靜坐中平心相逢,也與他人敞心分享內在觸動。
現代人的忙碌,常需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項事務和形形色色的人際互動。即便獨自一人,內心也常縈繞各種關係而不得閒,年齡越長,心理累積的殘餘越多,無形中限制著我們的行事與思維。自由,彷若天邊的雲彩,美麗而遙遠。
靜坐,或許就是一把鑰匙,讓我們揭開心簾,窺見豐饒。
作用發生在不知不覺中
七天的靜坐,去掉首尾兩個半天,我們有完整的五天上午,可以在靜謐的個人房間,進行四個小時的靜坐,其中一天甚至是六個小時。雅肯靜坐的可愛之處,在於【輕鬆的心靈態度】,一個舒適的坐姿,一個中性的靜坐聲音,閉上眼,打開心,在默念聲音中讓自己於數小時的內心流動裡起伏。長時間靜坐也允許做些肢體伸展甚至躺著小憩,藉著這樣的輕鬆態度讓心自然流淌,消化來自深層潛藏的、不知所以的各種殘餘。這些深藏的內在,常偽裝浮現,有時是一段自以為遺忘的記憶,有時是某個畫面或印象,有時又以強烈的情緒現身,更有甚著,是一些模糊難辨的感覺或思緒,甚至透過身體反應破繭而出,當然也很可能只是在靜坐中昏昏欲睡或倒頭入夢。這些,都是雅肯靜坐中彌足珍貴的經驗。透過這些過程,靜坐後,可能感覺輕省許多,但也可能因觸及深層意識或壓抑許久的部分而備感疲憊。
用語言多一分洞察
而這些觸動,常會引發一些情緒或自己也不清楚的片斷,他們超越語言,常戴著各種面具悠悠上場,或許有些是我們在尚未發展出語言的生命初期,就已深烙於心的感受。此時,靜坐後的輔導就更有意義了。在輔導老師陪伴和組員開放心態中進行小組輔導,用具象的語言說出靜坐中各種抽象的元素,有釋放,也有某種程度的明白,更有著與靜坐夥伴的心理接觸,而多了一分瞭解與同理,當然,中間可能伴隨著不少的眼淚。
午後,戶外散步,在大自然走走,和同伴聊聊,極為放鬆。接著有靜心瑜珈伸展肢體,晚餐前還安排一場45分鐘的團體靜坐,雅肯的安排讓靜坐營除了自己靜坐之外,也顧及其他的身心需要和人際互動,而且三餐素食美味可口,堪稱身心最好的滋養。
白天的活動隨著日落而暫歇,接著是晚飯後的座談和聯誼。此次因疫情,雅肯靜坐的創辦人,挪威的賀倫博士無法來台,但透過網路,我們可以在線上與賀倫面對面,聆聽他講述雅肯靜坐並提問,經由艾老師的中文翻譯,減少了時空和語言的隔閡,不論是對雅肯靜坐的內涵與新知,或個人經驗的解惑,都獲益匪淺。晚上座談,需要較專注的態度和動腦。因此一天最後的”聯誼活動” 恰可稍作平衡,在團康遊戲中讓自己的童心放風一下。
長時間靜坐促進日常靜坐的技巧與作用
數日沉浸於這樣的生活,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自己也難以預期究竟有何發現,事實上也不必預期,多了期待可能也多了一些不自覺的操控,這是雅肯的精神之一。經由靜坐中的態度延伸到日常生活,不正是鬆動某些個性僵化的契機嗎? 相信靜坐多年的人會有如是的體驗: 改變總在默默中進行,或許緩慢而迂迴,恰如賀倫所提及:人的內心像是一個黑洞,當我們從亮處進入,看不清裡面究竟有何物,但久了,會日漸清晰。只是我們的眼睛從亮處進入暗室,很快就能適應黑暗中的微光,而心靈的暗室卻需歲月推演才能略窺一二。
如此的迂迴前行,阻礙也是有的,這次的六小時靜坐,我明顯感到煩躁不耐,身體緩慢的左右傾斜,因為慢也夠安全,在靜坐聲音和身體反應的陪伴下,完成了靜坐。但煩躁感依然在後續活動中纏繞,令我萌生退意。潛意識有他的力量,透過這些負面感受,或許他企圖讓我留在原地,讓深層莫名的意識各就各位。不改變,是另一種安全。但這安全對我確實是好的嗎? 抑或只是幼時生命找到的生存之道,一直沿用至今? 每個人發展出自己的生存姿態,討好的、指責的、超理智的,或是嘻笑打岔的,這些個性態度,幫助我們用自以為對的方式活著,童年那個稚弱的孩子可能必須用此姿態博取大人關注或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歲月遞嬗,我們常常也忘了自己是個大人了,可以讓內在那個孩子安心,當那孩兒又出來哭鬧時,好好地擁抱一下,謝謝他曾經這麼努力的讓自己活著,心疼他,也釋放自己。
靜坐中讓內在自由流動,所有的情緒: 愧疚、委屈、自卑、孤獨、恐懼、憤怒、哀傷……可能傾巢而出,他們需要被看到,而非被排除。在人群中,我們很容易把他們關起來,不讓自己失態,甚至當偶而關不住時,對衝出牢籠的他們還要鞭撻一番。但靜坐中,至少在自己的安靜裡,就讓他們釋放巨大的聲響吧,桎梏多年,他們確實需要這樣的空間,雖然會讓我們很不舒服,甚且在靜坐後延宕許久。但相信這樣的彼此和解,假以時日,當我們又遭逢生命困境時,他們反而會化為一股沉靜的力量,幫助我們對現況開放而接納所有。
如果問自己: 靜坐,究竟對我是什麼? 值得每天花時間放進自己的日常嗎? 回首觀之,生命中許多的重要時刻,難以接受的關卡,或者只是每天發生的浮光掠影、內心的糾結困頓,這些不為人知的生命片段,好像就是在靜坐中與他們自然同行,恰如歲月挪移,不著痕跡卻隱然看到一條蜿蜒小徑,帶領自己繼續前行。
踽踽獨行的路上,你若偶而轉頭,看到同行的我,請給我一個微笑,感謝彼此生命的美好。
其他雅肯靜坐者分享文,請點選靜坐者畫像…
本文特色圖片: 前行 攝影者:陳清文 編輯: 呂春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