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台灣靜坐者的經驗
曾有一位靜坐者談到他靜坐初期,因為明顯化過程的出現,有段時期靜坐裡總是煩躁,坐不住,為了想完成靜坐,想說默念聲音時稍微專注一點吧。
調整以後似乎可以勉強繼續把靜坐做完,但是這樣勉強按耐住煩躁的靜坐,讓他覺得靜坐已沒辦法讓自己放鬆。逐漸地,他在生活作息忙碌的日子裡,開始把每天靜坐時間往後推,常常到最後沒有時間靜坐就放棄它。
顯然潛意識裡,用合理的藉口開始逃避靜坐。後來是他的太太鼓勵他,應該恢復靜坐,因為她發覺先生沒有靜坐的日子裡,跟之前有靜坐時,在脾氣、氣色,以及下班後的精力有很大的落差。
這位靜坐者後來跟課程帶領者約時間做靜坐輔導,察覺自己為了想完成靜坐而稍微用力地回到聲音,反而讓本來正確的靜坐方法走偏。經過幾次輔導,以及調整靜坐方式,終於又回到規律靜坐的習慣。

另外,有位靜坐者分享,因與辦公室新進的同事在相處上有點卡卡的,她感到這位新進同事似乎總是與她在言語上很容易產生誤解,她甚為不解,一向自覺與人為善的她,嘗試採取低姿態,多多在言語上小心謹慎些,似乎也無法解開這莫名的卡卡的感覺,人際關係嘗到的挫折,逐漸地,為她帶來些許壓力,在上班時已不太能一如以往的開朗。
與這位新進同事相處的某些情境也開始在她日常靜坐裡出現,她覺得這段辦公室的人際關係在日常生活已夠讓人煩了,怎麼平常最喜歡的靜坐時刻也逃避不了呢? 她覺得這些雜念在靜坐裡揮之不去,為她平日柔和地回去默念靜坐聲音,帶來很大的挑戰。
幸而已有多年靜坐習慣的她,頗能掌握雅肯靜坐原則,她不想逃避這惱人的雜念,經過一段期間的練習以及幾次靜坐輔導後,她嘗試讓聲音的默念方式與這惱人的情緒互動,逐步地,在每次的靜坐裡找到相對的輕鬆的心靈態度,終於她感受到已能在日常靜坐裡擁抱這干擾。
而這樣經過練習揣摩得到的輕鬆的心靈態度也反映到日常生活,除了可以從容地接受這段卡卡的人際關係,她自己感到對待生活很多方面的彈性變得更大。她說,其實很感謝這位新進同事為她的靜坐人生帶來很大的突破!
對靜坐輔導的誤解
雅肯的靜坐輔導是一種心理諮商,這樣談自己的隱私或過往,我不太能接受!
靜坐後的討論是雅肯所謂的靜坐輔導,是雅肯靜坐系統三大要素: 靜坐、身體、語言的其中之一。靜坐輔導往往讓人誤解與心理諮商輔導一樣,但其實不然。
靜坐後的輔導,雖然可分為對初學者的技巧輔導以及有經驗者的過程輔導,主要目的都是為了促進靜坐方法運用的正確性。
技巧輔導是針對默念靜坐聲音或靜坐習慣的實踐上的討論;過程輔導則是在討論靜坐者在技巧運用的過程裡,因為涉及靜坐裡自然心靈活動的影響,偶爾可能需要說出內容可以使討論容易些,但也不是一定需要如此,靜坐者可以自行決定要不要涉及內容,甚至因為輔導者的提問,已讓靜坐者在心中猛然一動,無須說出內容,就已有所啟發,並了解自己方法運用上要如何改進。
我們前面提到兩個例子,其實也是經由靜坐輔導從旁協助,才縮短與自己某些執著奮戰的時間。(待續)
作者: 呂春熹 特色圖片: 半畝心田 攝影者: 楊琇雲
(此"靜坐人生"一文稍長,因此分成上、中、下單元。此單元提供經靜坐者同意分享的兩個案例,可以使我們更具體了解靜坐所帶來的效益。請在訂閱框框留下電子信箱,即時收到最新文章。尚未讀上篇者,請點選靜坐人生- 上)
請進一步訂閱靜坐文化最新文章:
想學雅肯靜坐嗎? 請點選近期課程: 遠距初級週一晚上班
推薦已學過者每年至少一次參加一週營,對促進靜坐技巧及效果的效益甚大。請點選近期一週營: 雅肯秋令營2021.11.11~11.15
對「靜坐人生(中)」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