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初級班結束,大家即將各自東西之際,身為帶領者的我,衷心祝福著這些同學的"靜坐人生"順利開展。用靜坐人生來描述之後的生活,是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如何把靜坐嵌入自己的日常作息。另外還有的就是,如何突破靜坐瓶頸,尤其是靜坐一段時間後,會出現的,也往往是我忐忑地期待著同學們會有的明顯化過程。因為雖然面對明顯化過程,是靜坐的一大挑戰,但也是我們人生(生活+生命)進步的里程碑。
帶著複雜的心情,在靜坐教學路上走了20多年的我這次終於把近年來心中醞釀的一些感想,訴諸文字,除了回應給剛結業的同學,也希望給已學過稍有靜坐經驗的雅肯靜坐者,感謝我們大家一路走來,在初級班的五週以及結束後的成長路途上,彼此幫助,並提供自己的靜坐歷程給彼此諸多啟發。更要祝福所有的靜坐者,在靜坐人生的路上,成長圓熟!
初學迷思
初級課程裡有許多人會對靜坐有些迷思,而且在初級課程已近結束之際,甚至稍有經驗的靜坐者,還是對這些耿耿於懷,無法放開。
靜坐裡大多數時間都是睡過去的,看來要嘛是我太混了,要不就是這方法不適合我吧
在靜坐裡睡著或打瞌睡,是靜坐過程裡的自然心靈活動,是靜坐的一部分,是要允許它發生的。這部分大概是雅肯與其它靜坐方法,或一般人對靜坐冥想的刻板印象,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不管上課裡已強調多少次,我們初學回家靜坐,總還是對老是睡著的自己很不滿意,或者懷疑自己的做法不正確,更甚或是雅肯靜坐法的不合適。
其實靜坐裡的睡著,具有很大的意義。首先是,靜坐裡的睡著是可以讓今日忙碌異常、身心疲乏的自己得到消化這些殘餘的機會,而且獲得的是深層放鬆,比同樣用20或30分鐘躺下來睡覺所恢復的精力更快更顯著。這些效果已是很多雅肯靜坐者的很快就經驗到的。
另外,有人說,但是靜坐前我並不覺得疲累,也沒有忙碌,但靜坐裡還是睡著。其實就像是新生嬰兒,因為每天裡腦子接受很多訊息,所以每天裡間隔一段時間就需要用睡覺來停止接收太多的新印象。靜坐裡的睡著也是因為靜坐者深層心理結構開始鬆動,而潛意識裡對此有所抗拒,首先會帶來的效應就是讓自己睡著。在睡著中,讓消化殘餘的作用自主進行者,還有什麼比此更受歡迎的靜坐歷程呢!

靜坐就是要能靜下來,但是我的靜坐裡總是一大堆雜念,靜不下來,這樣的靜坐恐怕一點也不放鬆!
與此迷思類似者,還有下列幾個:
靜坐裡如果能感覺到幸福感,就那次的靜坐而言,是較有品質的靜坐吧!
我靜坐裡一點都不覺得放鬆,不放鬆就沒辦法消化殘餘啊!
雖然初級課程裡,帶領者一再強調: 正確的雅肯靜坐不在於靜坐過程裡的感覺、狀態,而在於靜坐裡我們"做"些什麼! 但是初學者還是很不放心,或者會用自己的方式或觀念去調整。這裡的"做,指的就是雅肯靜坐法本身: 「以輕鬆的心靈態度,反覆默念聲音,過程裡被自然心靈活動帶走,是靜坐的一部分,想到時,就輕鬆地柔和地,把注意的焦點輕輕放回聲音,繼續默念。」
就只是如此簡單,只要能這麼做,消化殘餘的作用就自主地(是腦子的認知功能沒法意識到的方式)產生。因此,靜坐裡"感覺"到平靜與否、幸福與否或放鬆與否,與雅肯靜坐法的正確性無關,也與消化殘餘的作用無關。反過來說,靜坐裡一路煩躁,確實是很大的挑戰,但不代表我們的靜坐沒有效果或做得不好,更進一步說,是因為我們靜坐做對了,所以產生了潛意識裡抗拒改變的煩躁、坐立不安。
既然是潛意識,所以我們莫名所以,"未知"讓我們更容易煩躁或擔憂,此時,最重要的是,是盡可能的程度去保持所謂的輕鬆的心靈態度,來貼近那個煩躁不安,以貼近的方式(而非保持距離或第三者的角色)來覺察自己是怎樣回去默念靜坐聲音。更好的則是,靜坐後,與帶領者聯絡安排靜坐輔導,談談這樣的靜坐經歷,往往能找出造成矛盾效果的癥結,或是帶來某種啟發,調整回來正確的靜坐技巧。(待續)
請點選靜坐人生- 中,繼續閱讀。
作者: 呂春熹 特色圖片: The flow of life 攝影者: 陳清文
(此"靜坐人生"一文稍長,因此分成上、中、下單元。此單元談及其中兩個迷思及破解,下個單元將對此提供經靜坐者同意分享的案例,可以使我們更具體了解靜坐所帶來的效益。請在訂閱框框留下電子信箱,即時收到最新文章)
請進一步訂閱靜坐文化最新文章:
想學雅肯靜坐嗎? 請點選近期課程: 遠距初級週一晚上班
推薦已學過者每年至少一次參加一週營,對促進靜坐技巧及效果的效益甚大。請點選近期一週營: 雅肯秋令營2021.11.11~11.15
對「靜坐人生(上)」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