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憤不平的猴子

~ 如何以靜坐消解比較文化的“負”作用~

由於新科技的發展,使人們可以從許多地方來跟他人作比較,尤其是經由社交媒體。每當我們看臉書時,我們並不會覺得“現在我要跟別人比較一下”,但事實上,我們正這麼做著。社交媒體讓我們定時更新別人的生活狀況:他們怎麼度假、他們吃什麼、或他們有了什麼新工作?

2013年Frans de Waal這位研究者,在頗受歡迎的TED談話裡為我們提供一段影片,影片中二隻猴子只要完成一件簡單的工作,就可以得到一片黃瓜作為獎賞。當第二隻猴子開始得到葡萄作為進一步獎賞時,第一隻猴子就生氣了。它丟開黃瓜片並開始拍打關著它的玻璃牆,他拒絕收到比他的鄰居所得差的獎賞(觀賞此段影片)。他的生氣很正當,因為它沒有受到公平待遇,這是這個研究所要探索的重點。但這個實驗同時也說明了“比較”會引發不滿足的例子。如果第一隻猴子在收到黃瓜片時,沒有看到另外一隻猴子收到比它的更好的獎賞,他可能會跟以前一樣快樂。它的憤怒被引發,就只是因為他知道另外的同伴得到了比他更好的獎品而已。這段影片清楚地展現“比較文化”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若干醫學上的研究告訴我們,太愛與他人作比較會為自己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在2014年美國的一個研究結果顯示,老愛跟別人作比較的人,會常常感到抑鬱。另外有位作家Pankaj Mishra在他「憤怒的時代」一書裡描述著一種更具全球性的效應,他提及這種相互比較的文化,人們把自己的生活品質與世界另一端生活品質較好的地區作比較時,可能因此喚起了怨恨和憤怒。

總之我們生活在一種相互比較的文化當中,許多廣告就運用此一人性中喜歡將自己與理想典型作比較之傾向,在廣告上總是展現完美的一面,完美的生活,完美的身體,不管是臉書、網路,或馬路上的廣告或海報,無論如何,這種比較文化已經影響了我們。有些人可能會說,他們了解這些廣告的作用,不會受影響的。但事實上我們所受到的影響往往比我們所理解的大得多。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比起2、30年前的人更常—有意識和無意識地—將自己跟他人作比較。

而“比較”很容易造成對立,尤其是,對正面的東西,我們很願意談;對於負面的,則寧願離它遠點。“比較”會讓我們只接受理想、美好的典型,造成人們不容易接受事實的真相,把自己的視野與生活空間限縮於一種虛假的世界,為自己帶來壓力或鬱卒。

想要擺脫這種比較文化帶來的“負”作用,需要有方法培養我們的敏銳度與細膩感,來喚醒自己認清事實的真相;使我們發展出同理心,接納包容“不夠理想的”人事物。

近年腦神經科學的發展快速,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明,各種不同的靜坐都可以帶來明顯的壓力紓解,而想要進一步調整個性,讓人提高敏銳覺察,具有同理心,則以採取自由開放的心靈態度的靜坐方法能夠帶來明顯效果。

發展於挪威的雅肯靜坐法,與宗教無關,不用盤腿,不必排除雜念,簡單易學,提供快速鬆弛身心,恢復精力的途徑。雅肯靜坐方法立基於現代心理學,以自由開放的心靈態度為靜坐原則,有一套完整的教學系統,上完課後就可生活中自我運用,幫助我們面對真實的存在,讓我們腳踏實地,並在這個充滿各種欲求、理想與眾多令人分心事物的現代社會中,找到立足之處。比起我們周遭各種文化,靜坐更可以在不同層面促進我們的發展。

2020年秋天的雅肯靜坐初級班即將開課,又因防疫措施,每班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請點選班別,即可瀏覽詳細課程資訊或報名:

週二晚上班於9/22、29、10/6、13、20於台北雅肯之家上課

週一上午班於9/28、10/5、12、19、26於台北雅肯之家上課

週六全日班於10/10、17日於台北雅肯之家上課

嘉義週末密集班於10/17、18於嘉義上課

本文主要摘選自“潛泳於比較文化下的靜坐”,作者: Jonas Meyer,譯者: 林婉玲,閱讀全文請點選該文章標題。

本文特色圖片: 天雨 攝影者: 陳清文

發表留言